留题修觉山绝胜亭
古寺幽岩万木稠,蜀川一览尽西州。
依微远树低平野,散漫清江吐乱洲。
老眼乍明疑岘首,归心忽动忆槎头。
当年风物悲游子,子美应同故国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老的寺庙和幽深的岩石周围环绕着茂密的树木,蜀地的一切尽收眼底,西边的土地也尽在眼前。远处隐约可见的低矮平原上的树木,清江水在分散的地方汇聚成一个个小岛。我眼中的世界逐渐明亮起来,让我想起了岘山,心中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想想当年那些悲伤的游子们,他们的处境应该与杜甫面对故乡时的心情一样忧愁。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修觉山: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南25公里的修觉山脉,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2. 绝胜亭:修觉山上的一处古建筑,供游客休息观景。
3. 古寺幽岩:指修觉山上的古老寺庙和幽深的岩石。
4. 蜀川:四川的别称。
5. 西州:中国古代的一个地理区域,大致包括今天的陕西、甘肃等地。这里用来代指西北地区。
6. 依微远树:形容远处树木的模糊轮廓。
7. 低平野:指平原地带的低洼地区。
8. 散漫清江:形容江水在江面上分散流动的景象。
9. 吐乱洲:指江水涌出形成的杂乱岛屿。
10. 乍明:突然明亮起来。
11. 岘首:岘山的山首,这里用来比喻修觉山的高耸入云。
12. 归心:思乡的心情。
13. 槎头:指船头,这里用来比喻行旅的起点。
14. 子美:杜甫的字。
15. 故国愁: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历史人文交相辉映的诗词。诗人以雄浑的气势开篇,通过“古寺幽岩”、“万木稠”、“蜀川一览”等词汇,生动地展现出修觉山的壮丽景色。接下来,诗人通过“依微远树”、“散漫清江”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景色的辽阔和悠远。随后,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典故,如“岘首”、“槎头”等,使得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最后,诗人以“子美应同故国愁”收尾,既表达了作者自身的思乡之情,又使得作品更具诗意和人文关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留题修觉山绝胜亭》是南宋诗人王之望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如下:
在南宋时期,国家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王之望作为一名文人,他的一生也充满了波折。他在年少时便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但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失利,直到晚年才步入仕途。这一段时间,他的生活并不如意,但他仍然坚持创作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
《留题修觉山绝胜亭》这首诗便是他在游历修觉山时所作。修觉山位于四川省眉山市,是古代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在这首诗中,王之望描绘了修觉山的美丽风光,表达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同时,他也借景抒怀,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