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广利院
翠岭苍岩带落霞,水云平野一川斜。
二山相距无千里,数口俱仙有两家。
仇穴便当营草屋,武陵何必访桃花。
择乡试复询风俗,善政人人令尹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绿的山峰与青色的岩石映带着落霞,山水云雾与广阔的平原构成一幅倾斜的画面。两座山相隔并不远,数户人家都是神仙般的生活。仇穴是理想之地,可以搭建草屋居住;武陵地区的人为什么还要去探访桃花呢?选择乡村居住,还需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善于施政的官员都会受到人们的称赞。
去完善
释义
1. 广利院:指广东的广利寺,位于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区闸坡镇旅游区,原为宋代广利古刹,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是佛教传教圣地之一。
2. 翠岭苍岩:形容广利院周边的美景,苍翠的山岭与岩石相互辉映。
3. 落霞:夕阳时分天空中五彩斑斓的晚霞景象。
4. 水云平野:描绘了平缓的原野上水云交织的优美景色。
5. 二山相距无千里:意指广利院周边的山水相连,距离并不遥远。
6. 数口俱仙有两家:意指广利院附近隐居修行的僧侣人家,表示这地方有很高的宗教氛围。
7. 仇穴便当营草屋:借用古人隐逸山林的生活场景,表达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8. 武陵何必访桃花: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故事,暗示此处风景优美,如世外桃源。
9. 择乡试复询风俗:选择在这个地方居住,体验当地的风俗习惯。
10. 善政人人令尹夸:赞美广利院的善举,对地方治理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翠岭苍岩带落霞”开篇,描绘出一幅山水画,将山、水、云、霞等自然景观巧妙地融入其中。这种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给人以愉悦之感。接下来,他以“水云平野一川斜”形容水云间的田园风光,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接着,他提到了两座相隔不远的山和两家神仙般的生活,这是对桃花源式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人居环境的赞美。诗人通过描述这样的场景,表达了人们对于宁静、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在诗中,诗人还提到选择乡间居住不仅要考虑自然环境,还要关注当地的风俗习惯,并提倡实行善政,让百姓安居乐业。这反映出诗人关心民生、关注社会现实的情怀。
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理想生活和社会治理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广利院的描绘,展现了他独特的审美观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广利院》是南宋诗人王之望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年),正值南宋中叶,国家内外交困,战乱不断。
王之望,字瞻叔,浙江台州人,历任监察御史、尚书吏部侍郎等职,以刚直不阿著称。在嘉定年间,王之望因弹劾权臣韩侂胄而遭贬谪,流寓江南一带。在这段时间里,他深感民间疾苦,对国家命运忧虑重重。
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南宋在与金国的战争中屡次败北,国力日渐衰弱。同时,国内政治腐败,权臣当道,民不聊生。在这样的背景下,王之望以沉痛的笔触描绘了广利院的破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