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李士举陪提刑徽猷游中梁山临秀远轩以望江中平陆之胜承示佳句且叙故旧离合之感次韵二首 其一

标题包含
和李士举陪提刑徽猷游中梁山临秀远轩以望江中平陆之胜承示佳句且叙故旧离合之感次韵二首 其一
空翠浮轩槛,岚光拂栋梁。 江随平野曲,林拥暮山苍。 城郭犹平日,田畴本乐乡。 呻吟未休息,衰病意空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之望(1090年-1170年),字瞻叔,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浙江绍兴,是北宋名臣王珪的后裔。 王之望年轻时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以文学、史学见长。宋徽宗宣和年间,他考中进士,步入仕途。...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翠绿的雾气萦绕在窗户边,山间的风光抚摸着房屋的梁木。 江水随着平原弯曲流动,树林拥抱着暮色中的青山。 城市和乡村依然平静如常,田野本就是快乐的故乡。 然而痛苦的呻吟仍在耳边,衰弱的身体却越来越难以支撑。
去完善
释义
1. 李士举:李士举是宋朝的一位官员,具体生平事迹不详细。 2. 和:和诗,指与他人互赠诗的形式之一。 3. 提刑:宋朝时期的一种官职,主要负责司法监察方面的事务。 4. 徽猷:指美好谋略或风景。这里可能是指提刑的德行或者政绩。 5. 中梁山:位于现在的重庆一带,海拔高度约700米。 6. 临秀远轩:位于中梁山的一处亭台,可能因其景色秀丽而得此名。 7. 江中平陆:指长江中游地区的一片平原。 8. 城郭:城墙和城市建筑。 9. 田畴:农田和水边空地。 10. 呻吟:这里是形容痛苦的呼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优美的自然景色图。开篇通过"空翠浮轩槛"和"岚光拂栋梁"两句,展现出江面上飘渺的翠色和水雾映照在轩槛与梁柱之间的景象,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接着"江随平野曲"、"林拥暮山苍"两句,诗人借用江水曲折流动和林荫遮掩中的暮山之景,深化了这种自然美感,同时又暗示出诗人愉悦的心情。 然而接下来的"城郭犹平日,田畴本乐乡"这两句,则转回了现实,并带出了诗人的感慨。尽管周遭的自然环境如此美好,但城市的纷扰与田间的辛勤依然无法让人摆脱忧虑和压力。紧接着的"呻吟未休息,衰病意空长"则为这抹忧虑涂抹上了一层深沉的色彩,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无奈和无助。 总体而言,这首诗将美景与心境完美结合,展现了诗人深切的社会观察和个人情感,使其具有深远的艺术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和李士举陪提刑徽猷游中梁山临秀远轩以望江中平陆之胜承示佳句且叙故旧离合之感次韵二首 其一》,作者是宋代的王之望。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时期(1127-1279年)。 在南宋时期,政治局势相对稳定,但内部矛盾依然存在。王之望曾任吏部侍郎、尚书等职,却因政见不合而被罢官。这首诗正是在他被罢官期间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宦海浮沉的感慨和对故友的思念之情。 在这首诗中,诗人描绘了与李士举共同游览中梁山的美景,以及站在临秀远轩眺望江中平陆的壮观景象。诗人还提到了与李士举分享诗句、谈论故友离别的情感。这些内容都反映了诗人在罢官期间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