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叔恭运使和题皇华馆诗复次韵
何处溪声响佩环,洗心堂下转潺湲。
数株古柳枯临水,百亩丛篁翠倚山。
岁久刊题多泯灭,时清景物自幽闲。
轺轩登览留佳句,顿觉林泉发妙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哪里的溪流声中可以听到玉佩的声音,那是在洗涤心灵的殿堂之下流淌的潺潺水声。几株古老的柳树枯朽着靠近溪水,而百亩的竹林则苍翠欲滴倚靠着山峰。时间久远使得刻在树上的文字已经模糊不清,然而当政治清明之时,风景依旧,依然显得清幽恬静。驾驶着马车在游览途中留下优美的诗句,突然觉得山林之间的清泉给人一种美妙的感觉。
去完善
释义
1. 皇华馆:古代官署名,这里借指诗人的住所或办公场所。
2. 溪声:溪水流动的声音。
3. 佩环:古人腰间佩戴的玉饰,这里形容水流的声音。
4. 洗心堂:源自《周易·系辞》“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用来表示高尚品质的地方。
5. 潺湲:水流缓慢的样子。
6. 古柳枯:指老柳树,枯是老态龙钟的样子。
7. 百亩:一百亩地,这里是形容竹林面积广大。
8. 丛篁:竹林。
9. 翠倚山:指竹叶翠绿,紧贴着山势生长。
10. 岁久:年深日久。
11. 刊题:刻在碑石上的文字。
12. 泯灭:消失不见。
13. 时清:政治清明的时代。
14. 景物:风景景物。
15. 幽闲:清幽宁静的环境。
16. 轺轩:古代官员出行时的车马。
17. 登览:登高游览。
18. 佳句:优美的诗句。
19. 顿觉:立刻感觉到。
20. 林泉:山林和泉水,这里指诗人居住的地方。
21. 发妙颜:焕发神采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吕叔恭一起游览的景色。首先,“何处溪声响佩环”一句以生动的想象展现了溪流声的美妙,给人以宁静的感觉。接下来,“洗心堂下转潺湲”则通过“洗心堂”这个象征内心洗涤的地方来强调这种宁静之感。
然后,“数株古柳枯临水,百亩丛篁翠倚山”两句通过对古柳、竹林的描绘,进一步呈现了景色的静谧和自然的生机。其中,“枯”字并不表现衰败,而是暗示一种超越时间和生命轮回的力量。
接着,“岁久刊题多泯灭,时清景物自幽闲”两句揭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永恒,表达出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现实的超脱。
最后,“轺轩登览留佳句,顿觉林泉发妙颜”则以诗歌的方式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吕叔恭运使和题皇华馆诗复次韵》是南宋诗人王之望的一首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79年(南宋淳熙六年),当时王之望任成都府路安抚使兼知成都府。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王之望正身处北宋末期与南宋初期的交替时期,这段时间是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战乱频繁,国家政权更替。然而,王之望的家乡位于江南地区,相对较为安定,这使得他在战争中得以生存并继续他的文学创作。
在此时期,南宋朝廷逐渐稳固了政权,开始致力于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和文化事业。王之望在这一时期出任地方官员,负责管理当地的政务,同时也关注民生和国家的命运。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以及对和平与繁荣的热切期盼。
在这首诗中,王之望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他回想起与吕叔恭共度的时光,感叹岁月的流逝。同时,他也通过对皇华馆的描绘,表达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这首诗既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期望,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