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人元夕

标题包含
和人元夕
长安百尺朱楼高,传筹夜醉闻鸡号。 金吾弛禁玉漏永,九衢遍走狂欢遨。 访寻三曲选清唱,交结五陵皆大豪。 笑将千金买斗酒,轻若九牛亡一毛。 赋诗更作文字饮,止酒一篇羞和陶。 笔端百韵鬭奇险,坐上几人推俊髦。 万事转头成短梦,十年屈指如奔涛。 祇今衰老但悲感,长歌终日弹豪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之望(1090年-1170年),字瞻叔,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浙江绍兴,是北宋名臣王珪的后裔。 王之望年轻时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以文学、史学见长。宋徽宗宣和年间,他考中进士,步入仕途。...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长安高楼耸立,灯火通明,通宵达旦地狂欢,酒香四溢。金吾不再管制,时间仿佛停滞在这无尽的欢愉中。 我们在街头巷尾尽情玩耍,结交了许多英雄豪杰。笑语间,便挥金如土,只为了那美酒佳肴。虽然有时也会因为过量饮酒而写诗自嘲,但那份洒脱与不羁却始终不变。 那时我们才情横溢,互相赞誉,恍若英雄相惜。然而时光荏苒,一切都已成过往云烟。如今我已年老体衰,只能以歌声缅怀那段豪放的青春岁月。
去完善
释义
1. 长安:古代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曾是汉唐等朝代的都城。这里代指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2. 朱楼:红漆高楼,比喻豪华建筑。 3. 传筹:古代元宵节的一种游戏,参与者通过传递竹筹来计数,最后持有最多筹码的人获胜。 4. 金吾:古代官职名,负责维护京城治安。这里借指京城的治安。 5. 玉漏:古代的计时器,形似漏壶。 6. 九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7. 三曲:唐朝时教坊分为内教坊、外教坊和东教坊三部分,分别位于宫廷、大明宫东侧和西华门外的两侧,这里的“三曲”指的是此处的繁华景象。 8. 五陵:西汉五个皇帝的陵墓所在地,这里借指北宋皇陵附近的豪门贵族。 9. 斗酒:容量为一斗的酒,即一大杯酒。 10. 九牛亡一毛:形容数量众多,微不足道。 11. 和陶:指模仿陶渊明的诗歌风格。 12. 百韵:一百首诗。 13. 俊髦:才智出众的年轻人。 14. 短梦:短暂的人生。 15. 十年:泛指时间漫长。 16. 屈指:屈指数年,表示时间过得很快。 17. 奔涛:奔腾的波涛,比喻时间的流逝。 18. 长歌:放声歌唱。 19. 豪曹:东汉末年曹操的别称,这里指作者自己。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元宵夜的情景,诗人首先描绘了长安城的高楼林立、繁华的景象,以及人们在夜晚饮酒歌唱的欢乐场景。紧接着描写了街头巷尾的繁华景象,人们欢笑着用千金购买美酒,尽情享受这美好的时光。此外,作者还提到了自己与朋友们的交往唱和,共同度过这个欢乐的夜晚。在诗中,作者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眼前欢乐景象的珍视。整首诗风格豪放,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人元夕》是南宋著名诗人王之望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 在庆元年间,王之望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他曾担任过国子祭酒、尚书吏部侍郎等职务,但因反对韩侂胄的北伐政策而被贬谪。在元夕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之时,他创作了这首《和人元夕》来表达自己对于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眷恋之情。 在这一时期,南宋政权正处于内外交困的状态。北方的金国对南宋虎视眈眈,而国内的权力斗争也愈演愈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之望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忧国忧民,渴望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然而,他的理想却遭到了现实的残酷打击,使得他在这首诗歌中流露出深沉的感慨和无奈的叹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