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移竹

标题包含
移竹
借宅开小轩,自移一丛竹。 悠然北窗下,意色都不俗。 晴影终日幽,风声杪秋肃。 最怜疏雨过,会有白云宿。 深培畏不寿,静对殊未足。 主人已虚心,坐客亦青目。 四村多修篁,玉立森如束。 不为人所爱,况复困斤斸。 天姿奚优劣,地远悬荣辱。 物情岂固然,世事同一躅。 何当寻怪石,小垒傍寒绿。 要收山林趣,密置轩槛曲。 西峰谩多奇,吾方倦遐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之望(1090年-1170年),字瞻叔,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浙江绍兴,是北宋名臣王珪的后裔。 王之望年轻时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以文学、史学见长。宋徽宗宣和年间,他考中进士,步入仕途。...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居此处时,自己动手种了一丛竹子。 在北窗悠然自得,心情和景色都显得不俗。 晴朗的天气里,竹影整日婆娑,秋天的微风轻轻吹过,枝条略显萧瑟。 尤其喜欢雨后,竹叶上挂满晶莹的水珠,仿佛会有白云栖息其间。 担心过度培养会导致竹子早衰,静静地观察并没有足够的满足感。 主人心存谦逊,来客也都以竹为题赞誉。 四处的竹林众多,竹子如同美玉般整齐列队。 虽不被人们宠爱,却也不受砍伐之苦。 天生的资质并无好坏之分,只是因为生长在偏远的地方,才没有荣誉和耻辱。 事物本来的情感并不是固有的,世间的事情其实都和竹子一样。 寻找奇特的石头作为点缀,让竹子和庭院相映成趣。 希望能够融入山林的情趣,把竹子布置在窗户附近的小角落里。 虽然西边的山峰有很多奇特的景观,但我觉得已经看得太多,现在只想要在这里歇息。
去完善
释义
1. 借宅:借用别人的住宅。 2. 小轩:有窗的廊子或小屋。 3. 悠然:悠闲的样子。 4. 北窗:指教室、书房等建筑靠北的窗户。 5. 意色:神情态度。 6. 不俗:不同一般,不俗气。 7. 晴影:阳光下的影子。 8. 幽:寂静,沉静。 9. 风声:风吹过的声音。 10. 杪秋:晚秋时节。 11. 疏雨:稀疏的雨。 12. 白云宿:停留的云彩。 13. 深培:深层培养。 14. 畏不寿:害怕活不长。 15. 坐客:入座的人。 16. 四村:四个村子。 17. 修篁:指长竹子。 18. 玉立:比喻竹子的挺拔。 19. 森如束:形容竹子茂盛整齐。 20. 况复:何况再。 21. 斤斸:斧头砍伐。 22. 天姿:天生丽质。 23. 奚优劣:没有什么优劣之分。 24. 地远:距离遥远。 25. 悬荣辱:指地位和待遇的差距。 26. 岂固然:难道是一定的吗。 27. 一躅:一致的步伐。 28. 何当:何时。 29. 怪石:形状奇特的石头。 30. 小垒:小型堡垒。 31. 傍寒绿:靠近寒冷的绿色。 32. 要收:想要获得。 33. 轩槛:指亭台楼阁的栏杆。 34. 西峰:西边的山峰。 35. 谩多奇:许多奇妙的事物。 36. 遐瞩:向远处看。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竹子的五言古诗。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移植竹子并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表达了他对竹子这种植物的喜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首先,诗人描述了自己如何在自己的住宅里开辟一个小轩,然后亲手移植了一丛竹子。这里的“借宅开小轩”和“自移一丛竹”两个动作,表现了诗人的独立和勤劳。接下来,诗人描绘了竹子在晴天、风声中的姿态以及雨后的景色,表达了对竹子悠然自得的精神面貌的赞美。同时,他还提到了自己对竹子的敬畏之情,表示与竹子相处并不满足于仅仅是静观,而要有深入的理解和体验。 随后,诗人以主客之间的对话形式,探讨了竹子生长的环境和条件,强调了竹子精神的象征意义。这里的主人是诗人自己,客人则是读者。诗人提醒人们要关注竹子的生活状态,尊重和保护它们。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比四村的修篁和那些被砍伐的竹子,表达了对于竹子命运的忧虑。 接着,诗人通过对竹子品质和荣辱的讨论,揭示了事物间相似性的事实。他提出,竹子与人一样,也有优劣之分,然而这并不是绝对的。这个观点反映出诗人具有深刻的思考能力和人文关怀精神。 最后,诗人提出了自己的愿望:寻找怪石,在小垒旁边种植寒绿,以便更好地欣赏山林情趣。这表明诗人向往自然,追求宁静的生活态度。至此,整首诗完成了从现实到理想的转变,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移竹》是南宋著名文人王之望的一首咏竹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59年,正值南宋时期。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的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而王之望则生活于南宋时期。 在创作这首《移竹》时,王之望已经是一位有经验的官员。他曾担任过御史台的主事、尚书省右司郎中等职务,对时政有着深刻的了解。然而,他的仕途并不平坦,曾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这段人生际遇使得他对竹子的坚韧品质产生了共鸣,从而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移竹》。 在《移竹》所处的时代背景中,南宋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当时,金国不断南下侵扰,南宋朝廷却无力抵抗。这种民族危亡的局面使得许多文人志士忧心忡忡,他们通过文学作品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王之望的《移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通过对竹子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坚韧品质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