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供奉弹箜篌歌
国府乐手弹箜篌,赤黄绦索金鎝头。早晨有敕鸳鸯殿,
夜静遂歌明月楼。起坐可怜能抱撮,大指调弦中指拨。
腕头花落舞制裂,手下鸟惊飞拨剌。珊瑚席,
一声一声鸣锡锡;罗绮屏,一弦一弦如撼铃。急弹好,
迟亦好;宜远听,宜近听。左手低,右手举,
易调移音天赐与。大弦似秋雁,联联度陇关;
小弦似春燕,喃喃向人语。手头疾,腕头软,
来来去去如风卷。声清泠泠鸣索索,垂珠碎玉空中落。
美女争窥玳瑁帘,圣人卷上真珠箔。大弦长,小弦短,
小弦紧快大弦缓。初调锵锵似鸳鸯水上弄新声,
入深似太清仙鹤游秘馆。李供奉,仪容质,
身才稍稍六尺一。在外不曾辄教人,内里声声不遣出。
指剥葱,腕削玉,饶盐饶酱五味足。弄调人间不识名,
弹尽天下崛奇曲。胡曲汉曲声皆好,弹著曲髓曲肝脑。
往往从空入户来,瞥瞥随风落春草。草头只觉风吹入,
风来草即随风立。草亦不知风到来,风亦不知声缓急。
爇玉烛,点银灯;光照手,实可憎。只照箜篌弦上手,
不照箜篌声里能。驰凤阙,拜鸾殿,天子一日一回见。
王侯将相立马迎,巧声一日一回变。实可重,
不惜千金买一弄。银器胡瓶马上驮,瑞锦轻罗满车送。
此州好手非一国,一国东西尽南北。除却天上化下来,
若向人间实难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乐队在府中演奏,红丝带缠绕着金色的乐器。他们一早就在宫殿里接受命令,晚上则在高阁上表演。乐师们随着音乐的节奏舞动,他们的手指在弦上飞舞。那音乐犹如春日里的鸟鸣,又如同水面的波纹。
这音乐如天籁之音,无论是远处还是近处都令人陶醉。音符如同春风拂过水面,又像燕子呢喃。当音乐高亢时,就像秋雁翱翔于天际;当音乐轻柔时,就像春燕在檐下低语。乐手们的手指灵活而优雅,使得乐曲如同狂风般席卷而过,余音缭绕如珠玉落地。
听众们都被这美妙的音乐所吸引,纷纷透过珠帘窥探。这音乐如此优美,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乐师们技艺精湛,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韵味。无论胡曲还是汉曲,他们都演绎得恰到好处。
每当夜幕降临,这音乐就如同从空中飘落的花瓣,伴随着风轻轻吹过草地。青草随着风的节奏摇曳,它们似乎也在欣赏这美妙的音乐。虽然草木无知,但它们也在感受着音乐的韵律和节奏。
乐师们在皇宫中演出,每日都会受到皇帝和王侯的接见。他们的音乐每天都在变化,每一天都能带来新的惊喜。人们为这美妙的音乐所倾倒,甚至愿意花巨资来聆听一次。他们用银器和瑞锦作为礼物,以此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尊敬。

去完善
释义
《李供奉弹箜篌歌》注释:
1. 国府乐手:宫廷音乐演奏者。
2. 赤黄绦索金鎝头:形容箜篌的装饰颜色。
3. 早晨有敕鸳鸯殿,夜静遂歌明月楼:早晨在鸳鸯殿受到皇帝的敕令,晚上则在明月楼表演。
4. 起坐可怜能抱撮,大指调弦中指拨:形容弹奏者的技艺高超。
5. 腕头花落舞制裂,手下鸟惊飞拨剌:描述弹奏时手指的动作。
6. 珊瑚席,一声一声鸣锡锡;罗绮屏,一弦一弦如撼铃:形容声音的美妙。
7. 大弦似秋雁,联联度陇关;小弦似春燕,喃喃向人语:比喻大弦和小弦的声音特点。
8. 天赐与:形容弹奏者的天赋。
9. 美人争窥玳瑁帘,圣人卷上真珠箔:形容听众的热烈反应。
10. 李供奉:唐代宫廷艺人李凭的尊称。
11. 手指剥葱,腕削玉:形容弹奏者的手指和手腕的优美。
12. 爇玉烛,点银灯;光照手,实可憎:形容演奏时的光线,只照在手上,无法照到音乐的妙处。
13. 王侯将相立马迎,巧声一日一回变:形容人们对音乐的喜爱和佩服。
14. 不惜千金买一弄:形容音乐的高价值。

去完善
赏析
《李供奉弹箜篌歌》顾况赏析:
这首诗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李供奉弹奏箜篌的技艺和神韵,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音乐的美感和魅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音乐的殿堂,感受到音乐带给人们的愉悦。诗人通过对李供奉弹奏箜篌的描绘,表达了对他高超技艺的赞美和对音乐的热爱之情。同时,这首诗也揭示了音乐的魅力在于它能跨越时空、地域和文化界限,成为人们共同的精神寄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李供奉弹箜篌歌》顾况此诗是唐玄宗时期的著名诗人顾况为宫廷乐师李供奉演奏箜篌时所创作的诗歌。创作于公元752年,正值唐玄宗在位晚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文化艺术繁荣。
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时期,但由于唐玄宗的过度溺爱贵妃杨玉环、宦官高力士等,使得朝廷奸臣当道,朝政日渐腐败。然而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唐朝的音乐艺术却达到了空前的高峰,成为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瑰宝。
顾况在当时以才华横溢、机智幽默著称,他凭借自己的才情在宫中供职。当他听到李供奉弹奏箜篌后,被其美妙的音乐所打动,遂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整首诗歌通过细腻的文字描绘出音乐的美妙和情感的深度,展示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