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放琴客歌(柳浑封宜城县伯)
佳人玉立生此方,家住邯郸不是倡。
头髻鬈鬌手爪长,善抚琴瑟有文章。
新妍笼裙云母光,朱弦绿水喧洞房。
忽闻斗酒初决绝,日暮浮云古离别。
巴猿啾啾峡泉咽,泪落罗衣颜色暍。
不知谁家更张设,丝履墙偏钗股折。
南山阑干千丈雪,七十非人不暖热。
人情厌薄古共然,相公心在持事坚。
上善若水任方圆,忆昨好之今弃捐。
服药不如独自眠,从他更嫁一少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美好的女子亭亭玉立在这地方,她并非来自邯郸的歌女。她的头发卷曲手指细长,善于演奏音乐擅长写作。她的新式长裙如云母般闪耀光芒,红色丝弦映衬着幽静的洞房。突然听到离别酒宴的消息,太阳即将落山,浮云似乎也在表达离别的哀愁。峡谷里的猿猴哀鸣,泉水涓涓细流,佳人的泪水洒满衣裳。不知道谁家在举办宴会,只听见墙边丝履的声音和金钗断裂的声音。南山的栏杆覆盖着千丈白雪,七十岁的老人仍然能感到温暖。自古以来人们就对他人冷漠,而这位公子心意坚定。高尚的品质就像水一样可以适应各种形状和大小,回想过去的美好时光如今却已不再。与其服下草药,不如独自睡眠,让她再次嫁给一位年轻的男子。

去完善
释义
注解:
1. 宜城:即今天的湖北省宜城市,这里代指柳浑的封地。
2. 邯郸:古代赵国国都,位于现今河北省邯郸市,借指美人所居之地。
3. 鬈鬌:形容头发卷曲的样子。
4. 善抚琴瑟有文章:擅长弹奏琴瑟,并具备文学才华。
5. 新妍笼裙云母光:形容女子穿着新裙子,光彩照人。
6. 朱弦绿水喧洞房:红色弦线的乐器在水边的房间中发出喧闹的声音。
7. 日暮浮云古离别:借用古人别离的场景,表达离别之情。
8. 巴猿啾啾峡泉咽:描述巴蜀地区猿猴啼叫、山泉水声的景象。
9. 泪落罗衣颜色暍:泪水洒满罗衣,脸色苍白如病状。
10. 不知谁家更张设:不知道是哪家又换了新装扮。
11. 丝履墙偏钗股折:鞋子损坏,簪子断裂,象征着失恋。
12. 南山阑干千丈雪:描述南山白雪皑皑的景象。
13. 七十非人不暖热:七十岁的人若无伴侣则难以抵御寒冷。
14. 人情厌薄古共然:世态炎凉,自古如此。
15. 相公心在持事坚:虽然遭遇变故,但宰相仍坚持信念。
16. 上善若水任方圆:比喻要像水那样适应环境,此处表示要接纳现实。
17. 忆昨好之今弃捐: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现已舍弃。
18. 服药不如独自眠:用药物治疗内心的痛苦,不如独自一人安睡。
19. 从他更嫁一少年:暗示女子应放下过去,寻找新的恋情。

去完善
赏析
《宜城放琴客歌》是一首描绘女子命运的古诗,顾况以乐府的形式生动地塑造了一个才艺出众却命运多舛的女子形象。诗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从美貌、善琴到遭遇离别、孤独、被遗弃的人生过程。诗人借助女子的悲惨命运,表达了对人性冷漠和社会现实的不满。同时,通过描述女子的坚强和独立,展现了古代女性面对困境时的勇气和智慧。全诗情感丰富,韵律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宜城放琴客歌》是唐代诗人顾况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唐玄宗至德年间(756-758年)。在这个时期,顾况身处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下,他的人生际遇充满了波折。
顾况作为一位才子,他的才情得到了朝廷的认可。然而,他却因为性格耿直,屡次遭受贬谪。在他被贬为宜城县令期间,他结识了同为琴艺高超的柳浑。二人志趣相投,结为好友。后来,柳浑被封为宜城县伯,顾况为此写下了这首《宜城放琴客歌》,以此表达对友人的敬仰之情。
在唐代,音乐和诗歌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顾况在这首诗中,通过对琴声的描绘,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