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劝农二使渡江访胡丞隐居
宅临殷羡投书渚,门拥维摩问疾人。
诏使舣舟应访道,雨花交影隔西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家宅靠近昔日殷羡寄信的水边,门口常有人来拜访这位如同维摩诘般的隐者。皇帝派遣使者前来访问求道,他们停船在码头上,隔着西边的渡口与细雨交织的斑驳光影交谈。
去完善
释义
【词语注释】:
1. 闻劝农二使渡江访胡丞隐居:这是一首诗歌的题目,题目中包含了一些信息。"闻"表示听说;"劝农"是指古代官职名,负责劝农耕种;"二使"指两个使者;"渡江"是穿越江河的意思;"访"是拜访;"胡丞"是姓氏加官职,这里指的是一位名叫胡丞的人;"隐居"指退居乡里不做官的人。
2. 宅临殷羡投书渚:这句话描述了胡丞的住宅靠近殷羡投书的地方。"宅"是住宅;"临"是临近;"殷羡"是一个人的名字,这里用来指代地方;"投书渚"是古人投书的地方。
3. 门拥维摩问疾人:这句话描述了胡丞家门前有很多前来请教的人。"门"是家门;"拥"是聚集;"维摩"是一种疾病名称,这里用来比喻那些有疑难问题需要请教的人;"问疾人"是来询问病情的人,这里指前来请教的人。
4. 诏使舣舟应访道:这句话描述了皇帝派遣的使者将要来到胡丞的住处。"诏使"是皇帝的使者;"舣舟"是把船停靠在岸边的意思;"应"是应该;"访道"是拜访道德高尚的人,这里指拜访胡丞。
5. 雨花交影隔西津:这句话描述了在西津渡口,雨花的影子交织在一起。"雨花"是形容下雨时雨滴落到地面形成的水花;"交影"是光影交错的意思;"隔"是隔着;"西津"是一个地方的名称,这里指代渡口。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隐逸生活的恬静和美好。首联写胡丞的居所邻近传说中的殷羡投书渚,门前有维摩诘问疾的人。颔联则表现了朝廷使者泊舟寻访隐士胡丞的场景,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敬仰。颈联则以“雨花交影”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在想象中看到的美丽景色,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闻劝农二使渡江访胡丞隐居》是宋代诗人夏竦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40年左右,正值北宋时期。
在那个时候,夏竦已经步入了人生的晚年阶段。由于他在政治、文学等领域的出色表现,曾历任官职,直至尚书令。尽管他的生活地位较为优越,但他仍保持着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和对文人墨客的敬重。
在这个时期,社会经济相对繁荣,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这使得许多文人有了更多的机会施展才华,从而涌现出了一大批文人墨客。他们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政治的关注和民生疾苦的忧虑,同时也反映出了这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夏竦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闻劝农二使渡江访胡丞隐居》。诗中以劝农二使渡江寻访胡丞隐居住处的故事为引子,表达了对文人墨客的敬仰之情,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