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齐叟总干兄榇
人生何者遽宜休,如此诗书未白头。
舍棹灯明烟雨里,居人那识在原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人生匆匆应该学会休息,沉浸在这般的诗书中并不会令人白发苍苍。
放下船桨在灯火明亮的烟雨之中,这里的居民并不了解我心中的忧虑。
去完善
释义
注解如下:
1. "接齐叟":接是迎接的意思,齐叟是对人的尊称,类似于“老先生”或“长者”。此处意为“迎接齐叟老先生”。
2. "总干兄":总干是对官员的称呼,兄表示对别人的尊敬和亲切。这里是说一位名叫“总干兄”的官员。
3. "榇":棺木,这里指棺椁。
4. "何者":指什么事物,即指死亡。
5. "遽宜休":意思是立刻、马上应该停止或结束。
6. "如此诗书未白头":这句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像您这样热爱并投入于诗歌创作,那么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头发也不会变白。
7. "舍棹":舍是放下、丢弃的意思,棹是指船桨,比喻出行工具,合起来就是放弃出行。
8. "居人":居住在这里的人,或者理解为当地居民。
9. "在原愁":原是古代的一种刑法,即将人放逐到边远之地,原愁是指在这样的地方产生的忧愁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接齐叟总干兄榇》,是南宋诗人苏泂为悼念他的朋友齐叟所作。诗中,苏泂以人生哲理和自然景色相结合,表达了生老病死的无常和对于朋友的哀思。
首句“人生何者遽宜休”提出问题:人生在世,何时才是休息的时候呢?这里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不测,引发人对人生的思考。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说“如此诗书未白头”,意味着即便如诗书般美好的事物也抵挡不住时间的侵蚀。诗人以此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无奈和对友人的不舍。
颔联“舍棹灯明烟雨里”描绘了一幅灯火映照烟雨中的离别场景,展现了在朦胧烟雨夜色中人们离开故土的情景。尾句“居人那识在原愁”则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出人们无法理解诗人内心深处的哀伤之情。这句意味着在这送别之时,无人能够真正体会诗人心中的悲痛。整首诗借景抒情,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在面对生死离别时的深沉哀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接齐叟总干兄榇》,是宋代诗人苏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时间是公元1164年。
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对金称臣纳贡,对内则加强集权,以粉饰太平。此时的政治环境使得许多士人选择了隐逸之路,既保持了自己的清高之志,又避免了被卷入朝政纷争的漩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苏泂选择远离政治中心,游走于山水之间,用笔墨记录下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家国情怀。
本诗的创作源于苏泂与友人齐叟的一段深厚情谊。齐叟去世时,苏泂悲痛欲绝,遂写下此诗悼念挚友。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深切哀悼之情,以及对自己已逝青春的感慨。同时,诗人也通过回忆过去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哀叹。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