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可师题于逢辰画山水二首 其二
席上浮三楚,毫端会百川。
名今大年亚,意古惠崇前。
竟日对秋色,无时散暝烟。
知君不浪语,一眼认归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宴席上环顾三楚之地,笔尖汇聚了四海百川。
现在的名声仅次于老年英雄,但心意却在古代惠崇大师之前。
整天面对秋天的景色,没有时刻驱散昏暗的烟雾。
知道你不会说无聊的话,一眼就能认出回家的船只。
去完善
释义
1. 三楚:古代地域概念,指长江中游江汉、江淮、江南三个地区,此处为泛指。
2. 毫端:笔尖,形容画家创作山水画时挥洒自如的技艺。
3. 大年:北宋著名画家郭熙,其山水画技艺高超,有“小宗伯”之称。
4. 惠崇:北宋著名僧人、画家,善画江南水乡景色,有“云中山长”之誉。
5. 浪语:随意乱说的话,这里表示不确切的议论。
6. 归船:回家的船只,比喻从纷扰世事中回到宁静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于逢辰山水画中的美丽景色和深邃意境。诗的首联“席上浮三楚,毫端会百川”描述了画中展现出宽阔的视野与丰富的层次。颔联“名今大年亚,意古惠崇前”则揭示了这幅画的技法高超,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颈联“竟日对秋色,无时散暝烟”更表达了画面之中宁静致远的氛围,以及画中透露出深远的历史感。尾联“知君不浪语,一眼认归船”则反映出诗人对于画家技艺的欣赏及对其作品情感的理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高远,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于逢辰山水画的艺术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北宋末南宋初,著名诗人徐俯创作了这首《次韵可师题于逢辰画山水二首 其二》。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战乱之中,金朝入侵中原,使得许多百姓流离失所。徐俯作为一名文人雅士,也难免受到时代动荡的影响。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担任过官员,后因种种原因辞官回乡。在这段时间里,他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欣赏了大量的山水画作品,这为他创作这首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徐俯的诗歌以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这首《次韵可师题于逢辰画山水二首 其二》也不例外。诗中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同时也反映出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心态,他们渴望能够在乱世中找到一处安宁之地,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