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访邹道卿故居

标题包含
访邹道卿故居
履霜颇强徤,晨兴恣所适。 两儿休篮舆,呼客同蜡屐。 危桥出隘巷,凭高聊物色。 蒿然但林莽,芜废长荆棘。 井灶那复移,江山依旧碧。 要知千载下,怀贤求所历。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穿上了厚实的鞋子,早上起来感觉身强力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两个儿子停下了篮子,叫来了客人一起穿着涂蜡的木鞋。走过狭窄的小巷,来到一座破旧的桥梁上,登高远望,只看到一片片茂密的树林和荒废的田地,长满了荆棘。曾经的井台、灶台已经找不到踪影,只有江山依然碧绿如昔。要知道千年之后,怀念这位贤者的人们会纷纷来到这里寻找历史的足迹。
去完善
释义
1. 邹道卿:指南宋学者邹浩(1060-1111),字志完,又字道卿,南昌人。他与苏轼、苏辙等交往甚密,以德行著称于时。 2. 履霜:意为踩踏霜露,寓意“道”之所在。语出《周易·坤卦》:“履霜坚冰至。” 3. 强徤:强健。 4. 晨兴:早晨起来。 5. 恣所适:随心所欲地行事。 6. 篮舆:竹编的轿子,这里指乘轿的人。 7. 蜡屐:涂蜡的木屐,比喻寻幽探胜的心情。 8. 危桥:陡峭的石桥。 9. 隘巷:狭窄的巷子。 10. 蒿然:草盛貌。 11. 林莽:树林。 12. 芜废:荒废。 13. 井灶:水井和炉灶,指日常生活设施。 14. 所历:经历的往事。 这首诗歌描述了诗人寻访邹道卿故居的经历。通过对比古迹的荒芜与江山的依旧青绿,表达了对古人的怀念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访邹道卿故居》是一首描绘作者探访故人故居的诗作。诗人以直接而深入的描绘表达了岁月沧桑、人事已非的感慨。“履霜颇强徤”描述了作者的稳健和积极的心态,并通过“晨兴恣所适”展现出作者随时准备面对生活的态度。“两儿休篮舆,呼客同蜡屐”表现了作者与朋友们的亲密互动和共同探索的精神风貌。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故居环境的描写,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感叹:“危桥出隘巷,凭高聊物色。蒿然但林莽,芜废长荆棘。井灶那复移,江山依旧碧。”虽然故居已经荒废,但江山依然如故,这体现了大自然永恒的生命力。 最后两句诗“要知千载下,怀贤求所历”则强调了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怀念古人、探寻历史遗迹的重要性。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朋友的诚挚情感,也传递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访邹道卿故居》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徐俯在晚年时创作的。当时他已年逾古稀,历经沧桑,但对往昔的友谊和回忆依然满怀深情。据史书记载,徐俯与邹道卿是挚友,二人曾共度峥嵘岁月,相互扶持。然而世事难料,邹道卿英年早逝,使得徐俯深感悲痛,他多次探访好友故居,以期重温昔日美好时光,抒发心中的哀思。 这个时期,正值南宋晚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百姓疾苦重重。作为文人墨客,徐俯忧国忧民,渴望国家繁荣昌盛,民族和睦共处。他的诗作饱含着对朋友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国家的忧虑之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描绘探访故居的过程,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过去的深深眷恋,同时也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状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