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暮
何能浣客愁,长夏暮江头。
岚远疑无象,潮平似不流。
须臾云送雨,荡飏鸟随舟。
明年北归去,谈话未应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何洗尽旅客的忧愁,长久的夏日傍晚在江边。山岚飘渺仿佛没有形象,潮水平静如同不在流动。一会儿天空阴云密布降雨,飞鸟随着船只游荡。明年的这个时候向北归来,聊天永远不会停止。
去完善
释义
1. 何:表示疑问,相当于“怎么”、“哪里”。
2. 浣:洗,这里可以理解为洗涤、消除。
3. 客愁:离别的哀愁,离别的愁绪。
4. 长夏:农历六月。夏季的最后一个月。
5. 暮江头:夕阳下的江边。
6. 岚:山间的雾气。
7. 疑无象:疑惑中无法看清它的样子。
8. 潮平:指江水涨落稳定。
9. 似不流:看起来似乎没有流动。
10. 须臾:片刻,一会儿。
11. 云送雨:乌云压顶,即将下雨的情景。
12. 荡飏:在水中飘摇,形容船只飘荡在水面上。
13. 北归去:北上进京。
14. 谈话:闲聊,谈论。
15. 未应:不应,不应该。
去完善
赏析
《江暮》是宋朝诗人晁说之所作的一首描绘江上晚景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暮色下江景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在漫长的夏天中洗涤客愁的渴望。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觉和感悟,展现出一幅宁静、和谐的江上晚景画面,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
首联“何能浣客愁,长夏暮江头”以问句开篇,揭示了诗人的内心矛盾——如何能在漫长的夏季里涤尽客愁。这里,“浣客愁”表现出诗人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而“长夏暮江头”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所处的背景——暮色下的江畔。
颔联“岚远疑无象,潮平似不流”描绘了远处山岚朦胧,仿佛无法捕捉到其具体形态;而近处的江面平静如镜,看起来似乎没有水流。这里,诗人通过观察江水的表面现象,暗示了事物表象与真实状态的差异。
颈联“须臾云送雨,荡飏鸟随舟”描绘了瞬息万变的天气:一会儿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而下;一会儿又云消雨散,天空放晴,鸟儿欢唱,伴随着舟楫航行。这里,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幻莫测,揭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尾联“明年北归去,谈话未应休”则表明了诗人明年的计划:回到北方故乡,与亲朋好友畅谈人生,共享美好时光。这里,诗人通过展望未来的美好生活,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暮》是北宋时期诗人晁说之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为公元1094年,正值北宋哲宗时期。在这个阶段,晁说之的生活经历丰富,曾担任过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等官职,后因党争被贬谪。
当时的社会环境复杂,新旧党争激烈,新旧党交替执政。作为新党的成员,晁说之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但他在政治上并不激进,对时局有着深刻的认识。在遭受排挤和打击后,他开始关注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命运,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现实的关注和对理想的追求。
《江暮》这首诗意境深远,通过对江边黄昏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面对时代变迁和个人遭遇时的深沉感慨。诗中的“江暮”既是自然景观,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感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