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蝉声

标题包含
秋蝉声
萧条旅舍客心惊,断续僧房静又清。 借问蝉声何所为,人家古寺两般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商,字子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朝时期官员、诗人。 刘商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刘长卿曾任御史中丞。刘商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擅诗词歌赋。成年后,他参加科举考试,高中进士,步入仕途。...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这冷清的旅馆里,我作为一个外乡人感到惊慌失措,而在那间断响起的僧房里,寂静和清净如影随形。我想询问那鸣蝉为何发出这样的声音,原来是在古刹周围的人家和寺庙同时回荡着两种声响。
去完善
释义
1. 萧条:形容环境寂寞冷落; 2. 旅舍:旅馆; 3. 客心:旅人的心情; 4. 断断续续:时而中断,时而又连接起来; 5. 僧房:僧侣居住的房屋; 6. 借问:请问; 7. 古寺:古代的寺庙; 8. 两般声:两种声音。
去完善
赏析
《秋蝉声》是唐代诗人刘商的一首描绘秋日景色的诗。诗人以旅途中的旅馆和僧房为背景,通过“萧条”和“断续”这两个词,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凄凉和宁静的氛围。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秋蝉的叫声与古寺的人家声相对照,以此表达了人们对秋天的独特感受。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审美体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蝉声》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刘商之手,大约在唐德宗贞元(785年-805年)年间创作。 在刘商生活的时代,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755年-763年)后,社会矛盾逐渐凸显。战争导致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多以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忧虑为题材进行创作。而刘商这首《秋蝉声》正是反映了战乱之后民生疾苦的现象。 当时刘商在京城为官,他眼见民间疾苦,感同身受,将这忧国忧民的情怀寄托在诗词之中。“寒蝉凄切兮秋风急,草露滴沥兮梧叶长”等诗句描绘了战乱后的凄凉景象。他以秋蝉为喻,借虫儿的鸣叫声来表达对战后民生困境的关注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