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渡
黄竹歌成雪未休,黄花渡口上横舟。
百钱买酒可能醉,千里怀人不奈愁。
岁事只余旬五日,家山犹隔两三州。
飞云在目还知否,肯为雕胡一饷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黄色的竹子下,雪花飘落不止,黄花溪渡口边,一艘小船静静靠在岸边。
花一百块钱买酒或许能让我喝得微醺,但我心中牵挂的那位故人却让我无法摆脱忧愁。
一年的时光只剩下短短十五天了,而故乡的山山水水却还隔着两三个州府。
抬头看看天上的流云,你能明白我的心意吗?如果可以的话,能不能为了我驻足片刻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黄花渡:诗中的地点名称,是古代的一个渡口,具体位置无法确定。
2. 黄竹歌:即《黄竹歌》,是古代的一首民歌,相传周穆王游于黄竹之上,百姓为他唱起了这首民歌。
3. 雪未休:形容雪花飘落不停。
4. 上横舟:指在渡口上游划船。
5. 百钱买酒:指花费很少的钱购买酒。
6. 千里怀人:指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7. 奈愁:即无奈的忧愁。
8. 岁事:指一年的农事活动。
9. 旬五日:指十五天,即半个月。
10. 家山:指故乡的山山水水。
11. 两三州:指相距两三个州郡的地方。
12. 飞云:指天空飘荡的云朵。
13. 雕胡:一种珍贵的食物,这里代指美酒佳肴。
14. 一饷:片刻,很短的时间。
去完善
赏析
《黄花渡》是南宋诗人马子严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黄花渡口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运用了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黄竹”、“黄花”、“飞云”等,使诗歌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首句“黄竹歌成雪未休”,以黄竹喻指冬天,暗示了季节的变化。“雪未休”则表达了诗人对寒冷天气的感受,同时也为后面的抒情铺垫了环境背景。接下来的一句“黄花渡口上横舟”,通过描绘黄花渡口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孤独的心境。
第三、四句“百钱买酒可能醉,千里怀人不奈愁”,诗人用百钱买酒借以浇愁,表达了他对友情的渴望和对故乡的思念。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也流露出他内心深处的忧郁之情。
第五、六句“岁事只余旬五日,家山犹隔两三州”,诗人提到年关将至,而家乡依然遥远,无法回到故乡。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飞云在目还知否,肯为雕胡一饷留”,诗人以飞云的形象比喻时光的流逝,表达了他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同时,他也希望飞云能够为他停留片刻,让他能够暂时忘却思乡的愁绪。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黄花渡》是明代诗人马子严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马子严生活的时代正值明朝中叶,这一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繁荣。
马子严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马汝骥是嘉靖八年的状元,官至礼部尚书。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马子严年轻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深受朝廷赏识。然而,他在仕途上并未一帆风顺,多次遭受挫折,这使他逐渐对官场产生了厌倦之心。
嘉靖年间,明朝国内政治腐败,宦官权臣势力强大,民间矛盾激化。马子严作为一个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对社会现实深感忧虑。他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治理的关切和对百姓疾苦的关注。《黄花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黄花渡所见的景色,通过对江风吹拂、落叶飘零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传达了作者渴望超脱世俗纷扰,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总的来说,《黄花渡》是马子严在这一时期对生活感悟的表达,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