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好事近

标题包含
好事近
江上探春回,正值早梅时节。 两行小槽双凤,按凉州初彻。 谢娘扶下绣鞍来,红靴踏残雪。 归去不须银烛,有山头明月。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郑獬(1024年-1072年),字毅夫,一作义夫,号云谷,又号愚溪,北宋文学家。 郑獬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于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中进士,历任陈州通判、荆南知府、开封...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江边踏青归来,正逢早梅盛开的季节。 聆听两支笛子吹奏出悠扬的《凉州曲》。 才女轻轻走下雕鞍,红靴印在残留的雪痕上。 回到住处无需点燃银烛,因为山头上已高悬明亮的月光。
去完善
释义
1. 江上:指长江上游一带。 2. 探春:指游春或寻找春天的气息。 3. 早梅:梅花的一种,开放较早。 4. 时节:季节,时候。 5. 两行小槽双凤:描述筝弦之声。 6. 按凉州初彻:弹奏完《凉州》曲。凉州,唐代乐曲名。 7. 谢娘:此处泛指美女。 8. 绣鞍:绣花鞍垫,代指马鞍。 9. 红靴:红色靴子。 10. 银烛:银色蜡烛,喻指明亮的月光。 11. 山头明月:山上的明亮月亮。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江上早春的景象和梅花盛开的时节,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从词中的“两行小槽双凤,按凉州初彻”可以看出,作者以音乐中的双凤形象比喻春天的到来,同时以“按凉州初彻”表达了春天的美好意境。接下来,作者通过描绘“谢娘扶下绣鞍来,红靴踏残雪”的画面,展现了女性们在春天的氛围中悠然自得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美好。最后,作者以“归去不须银烛,有山头明月”的意境收尾,使整首词充满了诗意,让人陶醉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好事近》是北宋诗人郑獬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057年左右,正是他担任京官时期。在那个时候,他已经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并在朝廷中有着较高的地位。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依然保持着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对国家治理的忧虑。 在那个时代,北宋王朝正处于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的阶段,但也存在一些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腐败现象等。郑獬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他以敏锐的目光观察到了这些问题,并通过文学作品反映出来。在他的这首《好事近》中,他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农民的艰苦生活和官员的奢侈享乐,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和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