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七首 其四
今朝三月半,百花开烂熳。
祖意甚分明,何妨著眼看。
看看,忽然花谢树头空,又被风吹别调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今已是阳春三月,百花盛开得格外绚烂。
这些景象意义非常明确,不妨仔细欣赏。
仔细观察,突然间花儿凋谢,枝头空空如也,又被春风吹拂着呈现出别样的景致。
去完善
释义
今朝:现今;今天。
三月半:农历三月的中旬。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祖意:佛教禅宗指达摩所传的佛意。
何妨:为什么不;不妨。
著眼:注意地看。
看看:观看的样子。
忽:突然。
别调:其他的格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的描绘为载体,巧妙地将禅宗的意境和哲理融入其中。诗中的“今朝三月半,百花开烂熳”描绘了春天花朵盛开的美景,象征着生命的旺盛和繁荣。而“祖意甚分明,何妨著眼看”则引出了禅宗的修行理念,强调要从日常生活中领悟禅的真谛。
接下来,诗人以“看看,忽然花谢树头空,又被风吹别调中”为结尾,呈现出生命无常、世事如风的禅宗思想。这句诗通过描绘花朵凋谢、随风飘散的景象,表达了世间万事万物都会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超脱世俗烦恼,达到心灵的解脱与宁静。
整首诗风格简约,却蕴含丰富的哲理,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禅宗修养。同时,诗人通过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禅宗修行的倡导,向读者传达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颂七首 其四》是北宋时期著名诗僧释亮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即北宋时期。
释亮,生卒年不详,大约活跃于北宋初年。他是杭州钱塘人,曾任僧正、维那等职,能诗善画,学识渊博。释亮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寺庙中度过,与世俗社会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然而,他并没有完全隔绝尘世,而是关注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作品大多以描绘山水景色、表达人生哲理为主,其中也包括一些反映民间生活和社会现象的作品。
在释亮生活的时代,北宋政权刚刚建立,国家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由于长期战乱的影响,民生凋敝,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佛教作为当时的一种重要思想文化,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释亮作为一名僧人,他以慈悲为怀,关心民生,希望通过诗歌来传达对世间众生的关怀和祝福。
在这首诗中,释亮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幸福的追求。他用禅意的语言,告诉人们要珍惜当下,感恩生活,勇敢面对人生的苦难。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却充满了哲理和智慧,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