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七首 其七
说参禅,弥天过,缘是见成行货。
可怜背觉合尘,饭箩边忍饥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偈颂七首·其七》注释:
1. 弥天过:指铺天盖地,形容参禅之说广泛流传。
2. 缘是:因为这个原因。
3. 见成:现成的,已有的。
4. 行货:这里指修行之人。
5. 可怜:令人同情。
6. 背觉:背离觉悟。
7. 合尘:与世俗同流合污。
8. 饭箩:盛饭的竹器,这里指饮食之事。
9. 饥饿:原意是肚子饿,这里是比喻精神上的饥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偈颂表达了作者对于参禅的深刻见解和警示。首先,“说参禅,弥天过”意味着很多人在谈论参禅,但实际上并无真正理解和实践。接着,“缘是见成行货”点明了这种现状的原因,即人们往往只是表面理解参禅,并没有深入地去修行和实践。
然后,作者以“可怜背觉合尘”来表达对这种现象的哀怜。“背觉合尘”意味着背离了觉悟的道路,与世俗污浊同流合污。这种行为就像是僧人一边在追求解脱,一边又在尘世中追求物质享受,使得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产生巨大矛盾,如同在饭箩边忍受饥饿。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揭示参禅的误区和虚伪行为,呼吁人们要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远离世俗纷扰,真正实现内心的解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颂七首 其七》是北宋时期著名僧人释亮的作品。这首诗歌于北宋仁宗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创作。在这段时间里,宋朝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禅宗思想盛行,文人墨客多投笔从佛,形成了一股强烈的佛学思潮。
在释亮的生活中,他曾受到著名禅师五祖法演的指点,深感禅宗的智慧,于是决定放弃俗世的生活,投身佛门。在这段时间里,他参禅悟道,对人生有了更深的领悟。这种经历使他的诗歌充满了哲理和禅意,表达了他在修行过程中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佛法的理解。
当时,社会风气较为开放,人们对佛教的认知也相对较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释亮的诗歌得以广泛传播,受到了文人士大夫们的喜爱和赞赏。他们从中汲取灵感,将禅宗的思想融入到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