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五首 其三
参学事,绝商量,急著眼,快承当,处处无非安乐乡。
阿呵呵,好快活,万两黄金也消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求学之事,不需要过多商议,抓紧时间,迅速承担,每个地方都是快乐的天堂。啊哈,真是太愉快了,就是花掉万两黄金也值得。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参学:佛教术语,指学佛的人通过游学四方来获得学识。
2. 商量:讨论,商议。
3. 著眼:关注,观察。
4. 承当:承担,承担责任。
5. 安乐乡:指安全舒适的地方。
6. 阿呵呵:笑声。
7. 好快活:非常快乐。
8. 万两黄金:形容非常富贵。
9. 消得:能够消费得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亮所作的《偈颂五首 其三》,以通俗易懂且富有哲理的方式描述了人生的态度与追求。全诗如下:“参学事,绝商量,急著眼,快承当,处处无非安乐乡。阿呵呵,好快活,万两黄金也消得。”
首先,"参学事,绝商量"是说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应该摒弃杂念,独立思考,而不是依赖于他人的意见或建议。紧接着的"急著眼,快承当"则强调在领悟道理时,应尽快把握并勇敢承担。这两句诗鼓励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问题,不轻易被他人的言论所影响。
"处处无非安乐乡"则是表达作者对于生活的态度,认为只要我们积极地面对生活,那么无论在何处,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句诗传达出了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
最后,"阿呵呵,好快活,万两黄金也消得"则是在赞美这种快乐、自由的生活状态,认为即使有万贯家财,也不如内心的安宁和快乐重要。整首诗以一种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精神面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颂五首 其三》是宋代禅宗僧侣释亮的作品。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禅宗的哲理思想。以下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1. 创作时间:这首《偈颂五首 其三》作于宋代,具体年代不详。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宋朝(960-1279年),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禅宗佛教在当时非常兴盛。
2. 人生际遇:释亮是禅宗的一位高僧,他在禅宗传承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在他的修行生涯中,他通过对禅宗经典的学习和实修,逐渐领悟到了禅宗的精髓。这首《偈颂五首 其三》就是他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3. 时代背景:宋代是一个文化艺术繁荣的时期,禅宗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禅宗强调内心的修养和自我解脱,这与当时社会的追求和精神需求相吻合。此外,禅宗在宋代得到了皇室的支持,许多著名禅宗寺庙得到了重建和扩建,这对禅宗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