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七首 其五
者僧问处绝誵讹,就便拈来付与它。
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消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有人问起关于这个问题的地方,我就立刻给出答案。
嫩绿的枝头点缀着一点红色,动人的春色并不需要太多。
去完善
释义
1. 者僧:指来请教的僧人。
2. 问处:提出问题的场所。
3. 绝誵讹:没有错误之处。
4. 就便:立即。
5. 拈来:随手拿取。
6. 付与:交付给。
7. 嫩绿枝头红一点:比喻简单的道理或事情,也可以理解为禅理。
8. 动人:吸引人的注意力。
9. 不消多:不需要太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嫩绿的枝头上一抹鲜红的景象,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之美。诗人通过这“红一点”的生动色彩,表达了春天动人的美丽并不在于繁多,而是在于恰到好处的一点,即“不消多”的深刻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颂七首 其五》是宋代禅宗僧侣释亮的作品。这首诗出现在宋朝时期,这是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都高度发展的时代,同时也是禅宗佛教盛行的时候。
释亮在宋朝的禅宗佛教运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不仅在修行上颇有成就,而且致力于禅宗的传播和普及。他的诗句充满了禅宗的哲理,反映了他在修行过程中的感悟和对世界的理解。
在这首诗中,释亮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无我相的观念。这与禅宗的基本教义相吻合,强调个体的心性修养和自我觉悟。释亮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可能已经经历过一些人生的高潮和低谷,这使他对生活的看法更加深刻和成熟。
总的来说,《偈颂七首 其五》这首诗是在宋朝时期,释亮通过对自身修行和对世界理解的表达,反映了他对禅宗哲学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