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寄华藏故旧
碧云深处望湖山,时步松门独往还。
眼底故人都不见,但闻幽鸟语关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翠绿的云朵深处的湖泊旁,我时常漫步于松树下的门前,独自来回。眼前的好友都已经消失不见,只有那幽静的鸟叫声回荡在山谷间。
去完善
释义
1. 碧云:比喻距离遥远的地方。这里指远离世俗的隐逸之地。
2. 寄:寄托,传达。
3. 华藏:即华藏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畔的灵隐山。
4. 故旧:指老朋友或旧交。
5. 望湖山:眺望湖水与山景。
6. 时步松门:时常在松树间漫步。
7. 独往还:独自往来。
8. 眼底:眼前所见的范围内。
9. 但闻:只能听到。
10. 幽鸟:指隐居山林的鸟。
11. 关关:鸟叫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水之间,独自探寻的情景。诗人以“碧云”和“湖山”营造了一幅深远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了这静谧的环境。他时而漫步在松林之中,感受自然的气息;时而在山谷间行走,聆听鸟儿婉转的叫声。整首诗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碧云寄华藏故旧》是唐代僧人释亮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
在唐代中晚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释亮身为一位出家人,他深感世间的痛苦和无常,因此在诗歌中表达了他对过去友情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他在诗中写道:“有客长来往,相逢决踵论。偶随流水去,真向白云收。”表达了对昔日华藏寺友人无法再相见的感慨。
这个时期,唐朝的政治腐败,藩镇割据严重,民生疾苦深重。释亮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僧人,他在诗歌中也反映了这一时代背景。例如,他在诗中写道:“定觉泉声小,应缘树影稠。风尘难久住,流水任西东。”描绘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不稳定。
总的来说,《碧云寄华藏故旧》这首五言律诗是释亮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创作的。在这个特殊时期,释亮经历了人生的不幸和时代的动荡。他将这些情感融入到诗歌中,表达了对过去友情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同时,他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腐败、藩镇割据和民生疾苦等问题。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