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禅人乞语
底事完全亘古今,何劳特地徧参寻。
草鞋蹋破知端的,悔涉山川恨转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是关于“探索真理”的诗句。诗句意为:这件事从古至今一直存在,为什么还要特别地去寻找呢?当我们明白了事情的本质,才会后悔曾经跋山涉水的寻找,因为路途艰辛,悔恨之情越深。这首诗在劝告人们在探寻真理时要把握住核心,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底事:事情的来龙去脉,究竟是怎么回事。
2. 完全:完好无缺,指一切事物处于正常状态。
3. 亘古今:从古到今,形容时间跨度之大。
4. 何劳:何必费力,表示没有必要做某件事。
5. 特地:特意地,有意识地去做某事。
6. 徧参寻:全面地去了解和探索。
7. 草鞋:一种由稻草编成的鞋子,通常用于行脚僧人。
8. 蹋破:意为把东西踩烂或踩坏。
9. 端的:事情的真相,实际的情况。
10. 悔涉山川:后悔去过的地方,表示对过去的经历感到后悔。
11. 转深:变得更加深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的释亮,这是一首阐述禅宗哲理的诗。诗中提到了一个“古禅人”的形象,他是在历史长河中寻找真理的求道者。作者通过描绘这个形象,揭示了禅宗修行的一个关键观点:真理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只是需要去发现和理解。
“底事完全亘古今”这一句,表达了诗人认为的真理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它一直存在,且从古至今都是完整的。这表达了禅宗所倡导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理念,即真理是内在的,与人的心灵紧密相连。
接下来的“何劳特地徧参寻”意味着追求真理并不需要刻意地去寻访和探索。这是因为真理不是外在于个体的东西,而是潜藏在每个人的心中。因此,人们只需要向内寻求,就能找到真理。
“草鞋蹋破知端的”这句诗,描述了求道者在寻找真理的过程中,尽管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最终能够理解到真理的本质。这里的“草鞋蹋破”象征着求道者的艰辛努力,而“知端的”则表示最终领悟到了真理。
最后一句“悔涉山川恨转深”,是对求道过程中所经历的遗憾和后悔的表达。这表明了作者对于人们在求道过程中可能误入歧途、迷失方向的担忧。同时,这句话也传达了一个信息:即使经历了失败和挫折,也要坚持下去,直到真正领悟到真理为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古禅人乞语》是唐代诗僧释亮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朝贞观年间(627-649年)。在这个时期,唐朝刚刚经历了隋末的战乱,国家逐渐走向繁荣稳定。
释亮是唐初著名的僧人,他早年曾出家为僧,后来成为禅宗的高僧。在他的一生中,他曾游历全国各地,广结善缘,弘扬佛法。他的诗歌作品主要以禅宗哲学为基础,表达了其对人生、宇宙的深刻领悟。
在唐朝贞观年间,佛教在中国社会地位较高,深受人们的尊敬和信仰。同时,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重要分支,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因此,释亮在此时期创作《古禅人乞语》,一方面表达了他对禅宗的坚定信仰,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借此机会向社会传递禅宗的教义和智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