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后秋兴八首中秋夜,江村无月而作 其四

标题包含
后秋兴八首中秋夜,江村无月而作 其四
身世浑如未了棋,桑榆策足莫伤悲。孤灯削柹丸书夜,间道吹箫乞食时。雨暗芦中双桨急,月明江上片帆迟。荒鸡唤得谁人舞?只为衰翁搅梦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钱谦益(1582年-1664年),字受之,号牧斋,又号蒙叟、绛云老人,南直隶苏州府常熟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人。明末清初著名文人,曾任崇祯朝礼部尚书。 钱谦益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钱世扬是一...查看更多
Natalie-Katherine
去完善

译文
人生如同一盘未结束的棋局,年老的时光不应感到悲伤。在孤独的夜晚,我削竹为笔撰写文章,曾经乞讨度日。风雨交加之际,我独自划船,月色明亮之时,我在江边独自扬帆。谁会在这寂静的夜晚起舞呢?只是为了激起我这老者的思绪。
Natalie-Katherine
去完善
释义
《后秋兴八首·其四》 注释: 1. 江村:指江河边的村庄。 2. 未了棋:比喻事情还没有结束或没有完成。 3. 桑榆策足:桑榆,日落之处,喻晚年;策足,鞭策自己。这句话表示在晚年也要努力不懈。 4. 削柹丸书:削木为札,写字寄信。 5. 间道吹箫:形容穷困潦倒、流浪江湖的境遇。 6. 芦中双桨: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的“周之雒邑,北门谓之芦。”芦中,指洛阳北城门外的洛水沿岸。 7. 月明江上片帆迟:这句诗描绘了月明之夜,江上的船只缓缓前行。 8. 荒鸡唤得谁人舞:典出《晋书·祖逖传》,祖逖半夜听到荒鸡啼鸣,唤醒同伴共同训练,准备北伐。 9. 衰翁:诗人自谓,表示自己年老体衰。
Natalie-Katherine
去完善
赏析
此诗以围棋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岁月蹉跎的心境。“身世浑如未了棋”是诗人自嘲的身世如同未了的棋局,迷茫而无奈。接着的“桑榆策足莫伤悲”则是对自己的勉励,即使身处困境也要振作精神。 接下来的“孤灯削柹丸书夜,间道吹箫乞食时”描述了诗人的孤独生活,尽管艰难仍坚持著述,如同韩信在困境中仍然保持尊严。后半部分的“雨暗芦中双桨急,月明江上片帆迟”则描绘了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风雨中的疾驶与月明下的静泊都反映了人生的无常。 最后一句“荒鸡唤得谁人舞?只为衰翁搅梦思”则是诗人的自省,如此感慨人生的心态又是谁能理解呢?正如诗人在《秋兴八首·其二》所云:“诗篇一出催棹起,睡杀庄周蝶梦空”,正是这一情境的最好写照。
Natalie-Katherine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后秋兴八首·中秋夜,江村无月而作 其四》是清代著名文人钱谦益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明末清初,这是一个社会动荡、历史变革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钱谦益的人生际遇发生了重大变化。他原本是明朝的官员,但因政治斗争失败,最终投降清朝,成为了清朝的官员。这种人生经历使他深感世事无常,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钱谦益的诗歌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忧虑。在这首诗中,他以“江村无月”的情景来象征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表达了他在这样一个时期中的孤独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社会的期待和希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改变现状,使社会重新焕发出光明。
Natalie-Katherine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