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小园春昼

标题包含
小园春昼
日永春残陋巷深,四邻萧寂小山林。 张罗门外人惊爵,仰秣槽中马听琴。 燕坐角巾移竹影,野谈争席占墙阴。 灌园本是三公事,俋俋闲舒傲世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宋庠(996年-1066年),字公序,号定斋,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 宋庠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于天圣二年(1024年)高中状元,进入官场。历任翰林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太阳即将落山,余晖洒在静谧的陋巷和山林深处。邻居们都被这美好的景色所惊动,纷纷驻足观看。连门外的人也惊叹于这样的景象。而那些马儿也在聆听着悠扬的琴声。人们在悠闲地交谈,似乎都想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园林里的植物被细心照料,这不禁让人想起了过去那些有志之士。在这片宁静的世界里,人们仿佛能看见那些隐逸之人的身影。
去完善
释义
1. 永春:春天的美好。 2. 陋巷:狭窄的巷子,此处指简陋的地方。 3. 萧寂:寂静无声。 4. 张罗:设置罗网捕捉猎物。 5. 爵:古代饮酒器,这里指酒席。 6. 仰秣:马抬头聆听琴声的样子。 7. 燕坐:安然地坐着。 8. 角巾:有角的头巾,古代隐士多戴此巾。 9. 灌园:浇灌菜园,此处喻指归隐田园生活。 10. 三公:朝廷里的三位最高官员,这里指在朝为官的人。 11. 俋俋:从容不迫的样子。 12. 傲世心:与世无争的心态。
去完善
赏析
《小园春昼》这首诗歌以简练的诗句描绘出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画卷。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致、乡村的宁静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首联“日永春残陋巷深,四邻萧寂小山林”描述了春天里乡村的景象,阳光和煦,春意盎然,而周围的邻居们都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里的“春残”并非指春天结束,而是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寓意着春天的美好。 颔联“张罗门外人惊爵,仰秣槽中马听琴”则通过描绘人的活动和动物的行为,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人们在这里享受着平静的生活,连马儿都在聆听音乐,这里的“人惊爵”可以理解为人们对这种美好生活的惊讶。 颈联“燕坐角巾移竹影,野谈争席占墙阴”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悠闲与宁静。人们坐在那里闲聊,争抢着占据阴凉的地方,这里的“角巾”指的是一种头巾,象征着朴实无华的生活。 尾联“灌园本是三公事,俋俋闲舒傲世心”则是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感慨与追求。他认为,隐居田园是三位公卿都做过的事情,在这里他可以闲适地度过一生,显示出与世无争的心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小园春昼》是宋代诗人宋庠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宋庠作为宋代著名文人,他的作品深受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喜爱。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宋庠正处于他人生的高峰期。他的文采横溢,受到皇帝的赏识,官至尚书令,这在当时的文人中是非常罕见的。然而,他的生活并不像表面那么平静,因为官场斗争的复杂和残酷,他也曾一度陷入困境。但正是这种经历,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和人性的复杂。 在这个时代,儒家思想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士人们崇尚礼义仁智,追求道德修养和精神升华。宋庠作为一位儒家学者,他的诗歌作品也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在他的笔下,春天不再是简单的自然景象,而是蕴含着人生哲理和生活感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