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到超果寺示成父且约归日携家来游
雾里看花喜未昏,竹园啼鸟爱频言。
土膏穉麦如争长,水脉清流却变浑。
负郭无如此山寺,携家更拟泛溪村。
卜居苦欲规佳处,佳处都归祇树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雾气弥漫中欣赏花朵依然能感受到喜悦,并不感到迷茫;竹林里的鸟儿欢快的鸣叫,似乎在频繁地诉说着它们的喜爱之情。
田间的泥土滋润着嫩绿的麦子仿佛在争相比肩成长;而那清澈的水流却在不经意间变得浑浊。
在这个地方,没有比山下的寺庙更好的去处了,我想带着家人一起游览这附近的乡村。
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处美好的地方居住,没想到最好的选择就是祇树园了。
去完善
释义
1. 超果寺:位于浙江义乌,又名东林禅院。
2. 赵蕃:南宋诗人,字昌父,号章泉,出生于1143年,逝于1229年,有《乾道稿》《灌园集》等传世。
3. 雾里看花:比喻看事物不真切或看不清。
4. 土膏:肥沃的土壤。
5. 穉麦:幼苗期的小麦。
6. 水脉:水流。
7. 清流:清澈的水流。
8. 负郭:背靠城墙。
9. 祇树园:佛教经典中常用的一种理想化的园林,相传佛陀在世时其弟子舍利弗为了供养佛陀而建立祇洹精舍。这里的“祇树园”是诗人对超果寺的美好比喻。
去完善
赏析
《早到超果寺示成父且约归日携家来游》是南宋诗人赵蕃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早春时节探访超果寺的美景,同时表达了与友人共享天伦之乐的愿望。
首联“雾里看花喜未昏,竹园啼鸟爱频言。”写的是诗人初抵超果寺时所见之景:云雾弥漫之中,花朵若隐若现,令人欣喜;竹林深处的鸟儿欢快地鸣叫着,仿佛在诉说着它们心中的喜悦。
颔联“土膏穉麦如争长,水脉清流却变浑。”则是诗人对超果寺周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描述:初春的土地上,嫩绿的麦苗争相生长,充满生机;清澈的溪水中,水纹流转间却不经意透露出一丝浑浊。
颈联“负郭无如此山寺,携家更拟泛溪村。”诗人感慨道,这里的美景堪比城市近郊的山林寺庙,若能与家人共度此游,岂不美哉?诗人渴望与家人一起欣赏这美丽的乡村风光。
尾联“卜居苦欲规佳处,佳处都归祇树园。”则道出了诗人内心的期许:择一处美居是每个人的愿望,而这最美的景致似乎都汇聚在了佛教圣地祇树园。在这里,诗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宗教信仰的敬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本诗“早到超果寺示成父且约归日携家来游”出自南宋诗人赵蕃之手,创作于公元1198年左右。
赵蕃在南宋时期颇有名望,历官国子正、太常博士等职。他身为文臣,对国家和人民事务怀有高度的使命感,时刻关注时事,希望以自己的学识为国家贡献力量。然而,他一生并未得到统治者的充分信任和重用,多次被贬谪。
当时社会政治风气腐化,士人官僚沉溺享乐,权臣把持朝政,政治环境险恶。这种情形使得正直清廉的赵蕃感到无比愤懑,屡次上疏议政,抨击时弊。但由于触犯权贵利益,受到打压排挤,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尽管身处逆境,赵蕃仍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对生活的热爱。他努力寻求精神寄托,积极出游、交朋结友、赋诗作文,试图借助文艺的力量抚慰心灵的创伤。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描绘山水风光、表达个人情感的诗篇,既有讽刺现实之作,也有寄寓理想之境的作品。这首《早到超果寺示成父且约归日携家来游》便是其中的一首,抒发了他与好友相约日后携带家人游览山寺的美好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