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西江月·顷在黄州

标题包含
西江月·顷在黄州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词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州眉山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卸下马鞍,在绿杨掩映的小桥上斜倚枕头,忽然听到杜鹃的一声啼鸣,宣告春天的清晨已经到来。
去完善
释义
杜宇:即杜鹃鸟,传说其啼声似“不如归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夜醉眠图,展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情怀。开篇叙述了事件背景,通过描写醉酒后的随意与自然的亲近,营造出一种闲适洒脱的氛围。随后,“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壮丽的夜景画面。下半阕则进一步点明主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珍爱与留恋。“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尤为精妙,既表现了对月色的怜惜,又暗含对世俗纷扰的摒弃。最后以杜鹃啼鸣收尾,增添了一丝淡淡的惆怅,使得整首词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正值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此时的苏轼正处于人生低谷,因“乌台诗案”而遭受政治打击,但他却以豁达乐观的态度面对逆境。在黄州的日子里,他寄情山水,借自然之美来慰藉心灵。这一夜,他在春日的蕲水边饮酒至醉,月色中独卧溪桥,醒来时被眼前清幽脱俗的景致所震撼,遂将这份超然物外的感悟题写于桥柱之上。词作既流露出对自然风物的热爱,也暗含了作者旷达超逸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