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啄木鸟

标题包含
啄木鸟
啄木复啄木,汝啄抑何毒。 千株万株端明松,五月六月来清风。 木于汝何恶,朝朝暮暮啄。 劝汝利觜宜少停,戕木之生吾忍听,已有弋者在后亭。 微虫初何识,亦能对以臆。 天子爱元元,宵衣念艰食。 连年值禾饥,穷闾多菜色。 县官急督租,吏饕饥需索。 啄木比刻木,何者为可疾。 木生与民生,何者为当恤。 可弹者不弹,为我谢彼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迈,字功甫,号臞轩,徽州休宁(今安徽休宁县)人。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王迈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拓宽了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啄木鸟不断啄击树木,它的攻击多么狠毒。 成千上万的松树挺直明亮,五、六月份有清凉的风吹来。 树木对你有什么过错,让你从早到晚不停地啄? 劝你那锋利的嘴应该稍作停歇,损害树木生长的行为我无法忍受,已经有了射鸟人在后面的小亭。 小虫最开始怎么会知道这些,也只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皇上关心每一个百姓,连夜处理困难的问题。 近年来粮食歉收,贫困的乡村很多人面有菜色。 县政府紧急征收田赋,贪婪的官吏饿着肚子到处索取。 啄木和雕刻木材相比,哪一个更让人心烦呢? 树木的生长和人们的生活,哪一个更值得担忧呢? 可以不弹劾的人却去弹劾,请替我向那些射鸟人说声抱歉。
去完善
释义
1. "啄木复啄木":诗人在此表达对啄木鸟行为的关注,“啄木”描述了啄木鸟的习性。 2. "千株万株端明松":诗人以“千株万株”来形容松树的数量之多,以及这些松树的庄重端庄,表明它们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 "五月六月来清风":点明时间背景为夏季,清风暗含舒适的环境。 4. "木于汝何恶":询问啄木鸟为何痛恨树木,意指其不断破坏森林的行为。 5. "戕木之生吾忍听":诗人表示难以忍受听到啄木鸟对树木的伤害。 6. "已有弋者在后亭":弋者指狩猎者,此处暗示可能有狩猎者潜伏在后方的小亭子里等待捕杀啄木鸟。 7. "微虫初何识":微虫指代啄木鸟,诗人在此表达出对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8. "天子爱元元":古代天子关心民生福祉。 9. "宵衣念艰食":意指皇帝深夜还在考虑百姓的生活问题。 10. "禾饥":庄稼歉收导致粮食短缺的情况。 11. "穷闾多菜色":贫穷的百姓连蔬菜都难以果腹,形容生活困苦。 12. "县官急督租":地方政府急于征收田赋。 13. "吏饕饥需索":贪官污吏在饥荒时向百姓索要财物。 14. "啄木比刻木":将啄木鸟啄树比喻为雕刻木头的动作。 15. "木生与民生":谈论树木生长与百姓生计之间的关系。 16. "可弹者不弹":传达让啄木鸟不受伤害的心愿。
去完善
赏析
王迈的这首《啄木鸟》把自然和人类社会紧密相连,语言生动而富于哲理。诗人通过对啄木鸟行为的观察,引申出对现实社会中剥削、不公的批评。“千株万株端明松,五月六月来清风”两句描绘了青翠的松林带给人清凉的感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世界。然而这种安宁却被啄木鸟的尖锐叫声打破,使得诗人心生疑惑:为何啄木鸟要如此执着地破坏树木?这不仅让人想起现实生活中那些对百姓残酷盘剥的官员,他们在百姓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加重的税负,让民生更苦。接着诗人用“天子爱元元,宵衣念艰食”表达出国家的统治者应当关注民生,减轻百姓负担的责任感。尾联则通过婉转的语言向那些贪婪的官员发出警告,希望他们把视线从人民身上转移到真正的害虫上去。全诗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充分体现了诗人关爱民生的人道主义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啄木鸟》是南宋诗人王迈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90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南宋,虽然政治相对稳定,但由于北方金国的威胁,国家始终处于一种忧患之中。 王迈在这一时期的生活经历丰富多样,他曾担任过县令、州守等职务,并因直言敢谏而受到皇帝的赏识。然而,他在任期间也因刚正不阿、为民请命而多次受到排挤和陷害。这使得他的心境时而忧虑,时而乐观。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使他对自然景色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创作出《啄木鸟》这样的佳作。 在《啄木鸟》这首诗中,王迈通过对啄木鸟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民众的关心和忧虑。他以啄木鸟比喻自己,用啄木鸟辛勤啄木的形象象征着自己为国家和民众奋斗的精神。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