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花偶书
岑寂一闲僧,春宵清兴增。
竹窗催梦雨,兰室对祥灯。
世事知虚幻,人情剪爱憎。
短长都分定,不恨百无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宁静致远,暮春深夜思如泉涌。
翠竹倚窗夜雨淅沥,兰花厅内灯火如昼。
世间诸事皆为梦幻泡影,人情冷暖离离合合。
花开花落皆有定数,莫怨天地造化无常。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岑寂:寂静;清静。
2. 春宵:春天的夜晚。
3. 清兴增:指清明兴致增长。
4. 竹窗:竹子做的窗户。
5. 催梦雨:即促织雨,农历七月十五日前后下的雨。
6. 兰室:芬芳的室内。
7. 祥灯:吉祥如意的灯火。
8. 虚幻:空虚而不真实。
9. 爱憎:爱与憎恶的感情。
10. 分定:命中注定。
11. 百无能:泛指各种才能技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淡雅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释德洪的恬静生活,表达了他的禅意和人生哲理。诗中的“岑寂一闲僧,春宵清兴增”展示了诗人作为禅僧的生活情景:在寂静的春日夜晚,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心境清澈,精神焕发。
接着,诗人用“竹窗催梦雨,兰室对祥灯”描述了他所在的环境:窗外翠竹摇曳,雨滴敲打窗户;室内则明亮如昼,点燃着吉祥的灯火。这表现了诗人在禅悟过程中的心灵宁静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的后两句“世事知虚幻,人情剪爱憎”传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他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妄的,而人们往往因为情感而产生爱憎之情。因此,诗人呼吁人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时,要保持淡定的心境,不被世俗所累。
最后,“短长都分定,不恨百无能”表明了诗人的人生哲学: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如意与失意都有其定数,不必为此愤懑或悲哀。重要的是,保持平和的心态,接受命运的安排,才能真正实现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整首诗将诗人的个人体悟与人生哲理融为一体,格调高雅,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灯花偶书》是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
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战争和民不聊生成为这一时期的主题。此时,佛教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成为了许多人寻求心灵慰藉的途径。释德洪正是这一时期的著名僧人,他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但因时局动乱,放弃了功名,出家为僧,致力于佛学研究。
在释德洪生活的时代,佛教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许多文人士大夫在科举失意后,纷纷投身佛门,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释德洪作为当时的著名文人,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佛法的领悟,创作了许多富有哲理的诗歌。这首《灯花偶书》便是其中之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