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微雨十六夜雨止见月
灯火千门竞是日,出户黄昏云抹漆。
夜光乘暗何处投,冷淡行人怅如失。
明朝风清天动色,云阴初若龟兆坼。
须臾白盘升天东,相如归来更全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众多的灯火中,这一天热闹非凡;太阳刚刚落山,天空涂抹着浓郁的乌云。
夜晚来临,月光渐渐暗淡,行人感到孤独惆怅。
到了第二天早晨,风和日丽,天空中的乌云如同龟壳裂开一般散去。
不一会儿,明亮的月亮从东方升起,就像司马相如终于找回了他丢失的美玉一样。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元宵微雨十六夜雨止见月》:这是一首描述元宵节夜雨的诗歌,作者是南宋诗人仲并。
2. 灯火千门竞是日: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繁华景象,千门指千家万户,竞表示竞相庆祝。
3. 黄昏云抹漆:描述了傍晚时分天空中乌云密布的场景。
4. 夜光乘暗何处投:夜光指的是月亮,这里描述的是月亮在黑夜中升起,难以确定具体位置的情况。
5. 冷淡行人怅如失:描述了行人在夜色中找不到月亮的失落心情。
6. 明朝风清天动色:形容第二天清晨晴朗的天气,天动色表示天空的颜色变化。
7. 云阴初若龟兆坼:描述了乌云逐渐消散的过程,龟兆坼表示像龟甲上的裂纹一样散开。
8. 须臾白盘升天东:形容月亮很快从东方升起,白盘指明亮的月亮。
9. 相如归来更全璧:这里的相如是古代赵国的大臣蔺相如,他曾将宝玉献给秦国,之后又从秦王手中完整地取回,这里用蔺相如的故事比喻月亮从黑暗中重新出现。
去完善
赏析
此诗描绘了元宵节的雨止见月情景。首联写夜晚灯火通明的景象,然而一片昏暗。颔联写道“夜光乘暗何处投”,比喻月亮的出现。当乌云散去,月儿高悬在天空,使得原本失落的行人豁然开朗。尾联以“相如归来更全璧”作结,预示风雨之后必现月明,正如历史长河中无数次的斗争与转折,总会有希望和光明的未来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元宵微雨十六夜雨止见月》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南宋末年,大约公元1250年左右。这个时期正处于中国历史上的南宋末期,政治腐败,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诗人仲并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他的作品多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人生百态的感慨。在这首《元宵微雨十六夜雨止见月》中,仲并通过描绘元宵夜的景象,表达了对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