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虞丞相抚蜀
一德如公岂合闲,聊分西面欲忧宽。
不辞论道虚台席,暂假宣威筑将坛。
风教已兴三蜀静,干戈载戢万方安。
归来尚想终霖雨,未许乡人衣锦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您的德行就像这位公正无私的人一样,怎能被闲置不用?所以尝试分担一些忧虑,让西部的人民得到一些宽慰。不惜在虚位以待的地方传播道德观念,暂时用威望筑起讲学的祭坛。礼教已经兴起,使得四川地区变得宁静,战争已经结束,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得到了安宁。尽管您现在退休了,却依然关心民众,为了实现这个愿望,那些想要看你荣耀的家乡人都不能看到。
去完善
释义
1. 一德:比喻一人之德,指代虞丞相高尚的品质与才干。
2. 闲:悠闲,此指不担任要职或不被重用。
3. 西面:古代中国以西方为贬谪之地,此处指虞丞相被任命为四川安抚使。
4. 忧宽:忧虑放宽,意指希望虞丞相能减轻忧虑,专心处理政务。
5. 不辞:不推辞,愿意承担。
6. 论道:谈论治国之道,形容虞丞相的才能。
7. 虚台席:空出座位,意指欢迎虞丞相回来担任要职。
8. 宣威:宣扬权威,此处指展示虞丞相的执政能力。
9. 筑将坛:设立军事指挥场所,表示虞丞相在蜀地的军事职责。
10. 风教:指教化,教育民众。
11. 三蜀:四川一带的三个地方。
12. 干戈载戢:战争逐渐平息,表示蜀地恢复安宁。
13. 万方:全国各地。
14. 安:安定,和平。
15. 尚想:仍然期望,仍然怀念。
16. 终霖雨:持续滋润大地,表示对虞丞相政绩的期待。
17. 未许:不允许,不可以。
18. 乡人衣锦看:家乡的亲人穿着华丽服装前来拜访,此处指对虞丞相荣归故里的祝福。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宋孝宗为虞丞相出征四川而写的送别诗。诗中表达了对虞丞相的赞美和对国家太平的期盼。“一德如公岂合闲,聊分西面欲忧宽”表达了诗人认为像虞丞相这样德行高尚的人不应该闲居,应当分担国家忧愁的责任。“不辞论道虚台席,暂假宣威筑将坛”表示虞丞相虽然在朝廷上暂时放下了重要的职位,但为了国家的安宁而出征四川。"风教已兴三蜀静,干戈载戢万方安”描绘了虞丞相在四川治理得井井有条,使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最后一句"归来尚想终霖雨,未许乡人衣锦看”,表示希望虞丞相能彻底治理好四川,取得圆满成功,为家乡人民带来福祉,但并不希望他因此成为荣耀的象征。整首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虞丞相的赞美和期望,以及对国家安定、百姓幸福的期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虞丞相抚蜀》是宋代著名诗人陆游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174年,正值南宋时期。当时陆游任参议官,他的好友虞允文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前往四川主持军务。临别之际,陆游以此诗表达对虞允文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在这个时期,南宋与金国处于战争状态,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政治斗争激烈。陆游身为文人,却心怀壮志,他关心国家安危,主张抗金复国,但受到排挤和打击。因此,在《送虞丞相抚蜀》中,陆游一方面赞扬虞允文的才干和忠诚,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自己渴望投身战场,为国家效力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