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吟
善恶无佗在所存,小人君子此中分。
改图不害为君子,迷复终归作小人。
良药有功方利病,白圭无玷始称珍。
欲成令器须追琢,过失如何不就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善行与恶行其实并无不同,只在于所处的环境和心态。
一个知错能改的人可以成为君子,而执迷不悟的人终究沦为小人。
良药只有具备疗效才能治病,洁白的玉石没有瑕疵才能被称为珍宝。
想要塑造美好的品质需要不断的追求和努力,有过错不怕改正才能迎接新生。
去完善
释义
1. 诫子吟:这是一首以告诫为主题,教育儿子的诗。“子”指的是邵雍的儿子。
2. 善恶无佗在所存:“无佗”在这里是“无处”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善与恶并非来自于外部,而是取决于个人的内心态度和行为。
3. 小人君子此中分:这里将人们分为两类:德行高尚的君子和品行不端的小人。
4. 改图不害为君子:这句话意味着,只要转变观念,改变自己的行为,就能由小人变为君子。
5. 迷复终归作小人:这里的“迷复”是“迷失方向,走错路”的意思。诗句表示,即使曾经做过君子,但如果沉溺于错误的行为,最终还是会沦落为小人。
6. 良药有功方利病:好的药物只有当它真正起作用时,才能治好疾病。
7. 白圭无玷始称珍:这里比喻一个人品质高洁,没有污点瑕疵,才能得到他人的珍视。
8. 欲成令器须追琢:这句诗借用雕琢器的比喻,强调要想成为优秀的人才,必须不断地自我修养和提升。
9. 过失如何不就新:这句诗表示,有了过错就要及时改正,不能任由其发展下去。
去完善
赏析
《诫子吟》是一首以儒家道德观念为主题的诗,作者邵雍通过讲述小人和君子的不同表现以及修养之道,教育子女要以德行为重。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以具体的比喻揭示人生哲理。
“善恶无佗在所存,小人君子此中分。”这句指出人的善恶并非天生,而是取决于自己的选择和行为。只有选择善良、遵守道德准则的人才能成为君子;反之则为小人。这是对道德决定论的阐述,强调了道德抉择的重要性。
“改图不害为君子,迷复终归作小人。”诗人认为,无论之前的行为如何,只要愿意改正过错并努力去践行善行,就能成为君子。相反,如果继续沉溺于错误的道路,最终将沦为小人。这是告诫人们要勇于悔过自新,展现对人性转化的信心。
“良药有功方利病,白圭无玷始称珍。”这一句引用了白圭无暇的典故,强调品质高尚的人才具有真正的价值。这与诗中的君子小人之分相呼应,凸显道德品质的重要地位。
“欲成令器须追琢,过失如何不就新。”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追求完美人格的过程是不断修正自己过失的过程。诗人告诉人们要想成为有用之才,就必须努力打磨自身的品德,随时改正自己的错误。这两句启示人们在成长过程中要自省自勉,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诫子吟》是宋代著名哲学家、诗人邵雍(1011-1077)的一首家训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1069年,当时邵雍已经58岁,人生阅历丰富,对人生哲理有着深刻的领悟。
在邵雍生活的时代,中国正处于北宋时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邵雍作为一代儒家学者,秉承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希望通过教育子孙来传承家族美德。他在这首诗中告诫儿子要珍惜时光,勤奋学习,关爱家人,廉洁为官,体现出一位儒者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