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
促人机杼意殊深,彻夜啾啾不绝吟。
莫入五侯庭院去,青蛾红粉少知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首诗表达的是对文人墨客才情的赞美和执着的创作精神,同时也揭示了现实社会中的虚伪和虚荣。译文如下:
催动机杼匠心独运,通宵达旦不停地创作。
莫要步入贵族豪门宅院,红颜丽人难解其中深意。
去完善
释义
1. 促织:蟋蟀的别名,因其鸣叫时间颇晚,故称“促织”。这里用作诗的题目。
2. 杨公远:明朝诗人,字无逸,号盈川。
3. 机杼:本指织布机,此处代指蟋蟀夜间鸣叫的声音。
4. 莫入句:不要进入权贵富豪的院子。五侯,泛指权贵豪富。
5. 青蛾:年轻女子。
去完善
赏析
《促织》是杨公远的代表作之一,其主题为描写秋虫的哀鸣与期盼。“促织”即蟋蟀,古人认为它的叫声预示着秋天的到来。诗人借助于这个意象,引申出人世间的诸多感慨和忧思。
首句“促人机杼意殊深”,将蟋蟀的声音比喻为织布机上的梭子,形象地描绘了蟋蟀叫声的急促,传递出一种深深的忧虑之情。同时,“殊深”一词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声音的理解和共鸣。
第二句“彻夜啾啾不绝吟”则进一步描述了蟋蟀彻夜不停的哀鸣,使得“促织”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啾啾”一词生动地模拟了蟋蟀的叫声,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
而后两句“莫入五侯庭院去,青蛾红粉少知心”,诗人则由“促织”之声联想到了宫廷中的纷扰与奢华,借以提醒世人不要过于沉溺于物质享受之中。诗人通过对“青蛾红粉”的描述,揭示出繁华背后的人情淡薄,表现出对世态炎凉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促织》是南宋诗人杨公远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89年至1267年之间,这是南宋中期的一段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杨公远因生活所迫,曾在地方任职,后因时政纷争而被迫辞官,回归田园生活。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面临着严重的内外压力。外部方面,南宋与金国长期对峙,战争不断;内部方面,由于皇权旁落,宦官、权臣和武将争权夺利,政局动荡不安。此外,科举制度日渐腐败,士人阶层也分化为保守派和改革派,相互攻讦。这种社会氛围对杨公远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首诗中,杨公远通过对蟋蟀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纷争的厌倦。他希望通过隐逸生活,远离政治斗争,过上平静的生活。同时,他也借蟋蟀的形象,传达出自己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