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韵二首
听徹茶烹蚓声,挑灯开卷眼能明。
□□□□□□□,过了残冬岁又更。
世事间关人易老,容怀萧索寐难成。
推窗且对梅花月,便觉尘襟一晌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听到彻骨的茶香中传来蚯蚓蠕动的声音,晚上看书时灯光点亮,我的眼睛也明亮起来。
新的一年已经过了寒冬,又是新的一年了。
世间的事情总是让人容易老去,心中的忧郁让我难以入睡。
推开窗户,面对月光下的梅花,我顿时觉得心情清爽。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徹: 意指完全, 这里是"听清楚"的意思。
2. 茶烹蚓声: 烹煮茶水时,因为燃烧松柴产生的烟雾使得茶壶的温度提高,从而产生类似于蚯蚓蠕动的声音。
3. 挑灯: 点亮油灯或烛光,这里意指打开书卷阅读。
4. 开卷: 翻开书本,开始阅读。
5. 眼能明: 字面意思是眼睛明亮,引申为精神焕发。
6. □□□□□□□: 此句原诗遗失。
7. 过了残冬岁又更: 经历了残冬之后,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8. 世事间关人易老: 形容世间事情错综复杂,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容易老去。
9. 容怀: 胸襟,胸怀。
10. 萧索: 寂寞冷落,凋零败落。
11. 寐难成: 难以入睡。
12. 推窗且对梅花月: 打开窗户面对梅花盛开的月色。
13. 尘襟一晌清: 暂时忘记世俗的烦恼。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构思展示了诗人在深夜读书时的心境。首先,诗人通过“听徹茶烹蚓声”的描绘,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静谧的夜晚,感受到昆虫的声音在深夜里显得格外清晰。接着,诗人写道:“挑灯开卷眼能明。” 这一句展示出诗人虽然身处寂静之夜,但却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他点亮灯火,打开书卷,让自己的视野更加明朗。接下来的诗句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也就是诗歌所提到的“过了残冬岁又更”,这象征着诗人对于时光流转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接下来的两句诗——“世事间关人易老,容怀萧索寐难成”,诗人以婉转的笔触诉说了自己对于世间纷繁复杂事物的感慨以及对于人生短暂的无奈。最后两句——“推窗且对梅花月,便觉尘襟一晌清”,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欣赏梅花的美丽与月色的皎洁,来让自己心灵得到净化,从而暂时忘却世俗的烦恼。整首诗歌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绪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再韵二首》是南宋诗人杨公远的一首词。这首词作于公元1259年,此时正值南宋末年,中原地区战乱不断,人民生活困苦。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杨公远正处在一个艰难的人生阶段。他年轻时曾考取功名,但在政治斗争中受到排挤,未能获得重用。此后,他回到家乡务农,过着清贫的生活。然而,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中,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努力耕作,关爱家人。
在诗人的时代背景下,南宋末年是一个政治腐败、外患严重的时期。蒙古大军对中原地区的侵略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杨公远却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人的关爱。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