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秦令元发赴吉阳
百里威风已震惊,朱幡夹道耸先声。
耕桑不扰民归业,香翠无求吏自清。
老去方知五马贵,愁来未觉一杯轻。
世情冷暖难开口,怀抱因君得尽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威风凛凛百里闻名,红色旗帜飘扬示众。
耕作养育不扰百姓安居乐业,廉洁无私自有公心。
年纪渐长才知五马使者的珍贵,忧愁袭来酒意反显轻松。
世事炎凉难以直言,心情因你得以畅所欲言。
去完善
释义
1. 百里:指百里之内,这里指秦令治理的地区范围。
2. 威风:指权威,统治者的威信。
3. 朱幡:红色的旗帜,这里指官府的标志。
4. 夹道:道路两侧,这里形容道路两旁的人群热烈欢迎。
5. 耸先声:显示自己的声望,引人注目。
6. 耕桑:耕作和养蚕,泛指农业劳动。
7. 民归业:民众回归农业生产。
8. 香翠:指珍贵的珠宝玉石等财物。
9. 五马:指太守的代称。古代太守出行,前有五匹马拉的车作为仪仗。
10. 一杯:指酒,这里指喝酒解忧。
11. 世情冷暖:指人世间的人情冷暖。
12. 开口:指谈论世间的事情。
13. 怀抱:指内心情感和想法。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李光对秦令元发这位官员的赞美与期望。在首联中,“百里威风已震惊,朱幡夹道耸先声”,通过描述秦令元发的显赫威风和沿途的盛大场面,展示出他的地位与威严。接下来,“耕桑不扰民归业,香翠无求吏自清”则反映了秦令元发的执政理念:他关心百姓生活,廉洁奉公,受到百姓的敬仰。
在颔联和颈联中,“老去方知五马贵,愁来未觉一杯轻”是诗人的自述。诗人表示在他老年的时候才能理解到作为官员的珍贵品质,而对忧愁的感受又让他觉得这杯酒并不那么轻松。这里的“五马”是指太守的车马,象征着官员的权力;而“一杯”则代表离别时敬的酒。
在尾联中,“世情冷暖难开口,怀抱因君得尽倾”则是诗人对秦令元发的劝告和鼓励。诗人认为社会的冷暖变化很难用言语表达,但能够向秦令元发倾诉自己的感慨,将自己的情怀尽情地表达出来。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对秦令元发的敬意以及对社会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秦令元发赴吉阳》是南宋诗人李光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高宗绍兴十三年(1143年)。
在这个时期,李光担任参知政事(副相),正努力推行抗金政策,然而朝中投降派势力强大,使得他的主张受到压制。与此同时,秦令元发即将前往吉阳(今海南三亚)任县令,而吉阳在当时是一个偏远之地,生活条件艰苦。
在诗中,李光表达了对秦令元发的敬意和同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他通过对秦令元发的安慰和鼓励,传达了自己坚持抗金、保卫国家的信念。
去完善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