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谢碧云张高士
临邛自昔多仙才,鹤鸣神丹夜昭回。
唐鸿都客尤奇俊,飞神碧落超蓬莱。
宋采石战强敌摧,少微褒封自公台。
玄风寥寥閟寒灰,那知轩髯张,心印今复传云来。
儒释老氏鼎立如三才,凡囿形数由剸裁。
授非其人委烟埃,如碧云张亦异哉。
几年愿见心渴梅,吾徒笑我老尚孩。
三生髣髴同侍劫刃台,羊肠百折何独行虺隤。
赤城醮盟三月斋,青云有梯攀崔嵬,星冠禹步旋斗魁。
天门荡荡金碧堆,章函历上九虎开。
津梁爽灵帝所哀,瞬息命令传风雷。
帝宸留侍非不佳,眷此浊海多劫灾。
力扶道法授沉埋,三千功行之积仙可阶。
世人汩没井底蛙,各主其教相觝排。
吾师思以一理该,与我心契无复猜。
何当岁晚弃置尘累,栖岩一龛烟云相与侪。
芝术可庖露可杯,商略道蕴生死裁。
左携羡门安期右洪崖,超尘沙劫驭气凌九垓。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自古以来,临邛地区多有神仙般的才华横溢之人;夜空中鸣叫的仙鹤闪烁着神奇的星光。唐代的鸿都门客更是英姿飒爽,他们在碧空如洗的高天中飞跃,超越了仙境的蓬莱山。宋代在采石矶激战英勇战胜强敌;少微山上,因为功勋卓著,获得了公台的荣誉褒奖。那时的风尚清淡,神妙莫测,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轩辕胡子张,今日又传来他的心灵启示。儒家、佛家、道家如同天地人三者一般并列而立,凡是束缚人的事物都由他们分别去改造和裁断。
如果传授的对象不合适,学问就像抛掷尘埃一样没有意义。就如蓝云法师的经历那样奇特。我们期待相识之心像口渴的人渴望喝水一样急切,但我被我的同道们取笑说我虽然已经老去但依然像孩子一样顽皮。三生石的传说仿佛就在昨天,我们一同登上修行的舞台,道路曲折险恶,但我依然独自前行,不敢稍有懈怠。
我在赤城的道教仪式中度过了三个月的斋戒生活,登上了通向青云的天梯,在高高的山顶旋转着法冠,踏步游罡。天门宽广大气,周围的金碧辉煌的装饰让人眼前一亮。这里的文件一封封地送到上方,每一封都有九虎守护。风雷之力瞬间下达,让人敬畏不已。
皇帝挽留我在宫中并非不好,但在这样的污浊世界中充满了灾难。我要用力去扶持道法,让那些在红尘中被埋没的人们有机会达到仙人的境界。世界上的人就像井底之蛙,只知道自己的信仰而互相攻击。我希望我的老师能以一个道理涵盖所有的教诲,让我们之间的信任更加深厚。
希望在年终的时候能够抛弃尘世的烦恼,找到一处静谧的地方和云彩作伴。我们可以品尝山珍,举杯邀月,一起讨论深奥的道义和生死哲学。左手拉着羡慕门,右手拉着洪崖洞,我们一起穿越尘世,驾驭风云,抵达九重天外的世界。
去完善
释义
1. 临邛:古县名,在今中国四川省邛崃市一带。
2. 鹤鸣:指道家传说中的鹤鸣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
3. 神丹:神仙修炼所用的药物。
4. 唐鸿都客:指唐朝的杜甫,他在成都时曾将成都比作“鸿都”。
5. 飞神碧落:指得道成仙,升入仙境。
6. 蓬莱:古代神话中的海上仙山之一。
7. 采石:古地名,位于今安徽省马鞍山市附近。
8. 少微:星名,又称寿星,古人认为它是吉祥的象征。
9. 玄风:指道家之风。
10. 那知:哪知。
11. 轩髯张:指唐朝的张果老,相传他曾任唐玄宗的顾问,擅长炼丹之术。
12. 心印:禅宗修行的一种方法,通过心灵的交流传递佛法。
13. 老氏:指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14. 鼎立:像鼎的三足那样并立。
15. 三生:佛教用语,指前生、今生和来生。
16. 羊肠:形容道路曲折。
17. 虺隤:形容山路险峻。
18. 赤城:山名,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
19. 青云有梯:指登上青云的阶梯。
20. 星冠禹步:道教仪式中的一种步法和冠饰。
21. 斗魁: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
22. 天门:道教中指天庭的大门。
23. 章函:古代的文书。
24. 津梁:桥梁。
25. 爽灵:道教中的一种灵魂。
26. 帝所:皇帝的居所。
27. 瞬息命令:瞬间的命令。
28. 风雷:风和雷电,比喻强大的力量。
29. 帝宸:皇帝的居所。
30. 浊海:喻指尘世。
31. 沉埋:沉沦,埋没。
32. 三千功行:佛教语,指积累功德。
33. 仙可阶:成为神仙的阶梯。
34. 汩没:沉溺,埋没。
35. 井底蛙: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36. 抵排:排斥,排挤。
37. 无复猜:不再有所怀疑。
38. 栖岩一龛:在山岩上建造的小屋。
39. 烟云相与侪:与烟雾和云彩为伴。
40. 芝术:灵芝和白术,均为草药。
41. 庖露:烹煮露水。
42. 商略:商讨,讨论。
43. 生死裁:对生死的裁定。
44. 羡门: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45. 安期:即安期生,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46. 洪崖: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寄谢碧云张高士”,表达了诗人对道家高人的敬仰和向往之情。诗人通过描述张碧云的修行境界、学问渊博以及对儒家、释家和道家思想的理解,展现了这位高人令人钦佩的风貌。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学习道法,以便在红尘俗世中求得心灵的安宁和解脱。全诗以优美的文字、丰富的想象和深邃的哲理,呈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仙家画卷,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神秘的仙境之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谢碧云张高士》是南宋诗人程公许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225年左右,即南宋理宗时期。在这个时期,程公许正值中年,他曾任工部郎、权礼部侍郎等职,但因不满当时的政治风气而辞官归隐,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活。
在这段时间里,程公许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就包括碧云张高士。碧云张高士是一位具有高尚品质和高洁情操的隐士,他在生活中追求淡泊名利,潜心修炼。这与程公许的人生态度相契合,因此两人成为了好朋友。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南宋理宗时期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许多文人墨客对现实生活感到失望,纷纷选择隐居山林,寻求心灵的慰藉。程公许也不例外,他在游历过程中写下了许多描绘山水风光和表达个人情感的诗篇,如《寄谢碧云张高士》等。
这首诗表达了程公许对碧云张高士的敬意和怀念之情。通过描绘碧云张高士的高尚品质和隐逸生活,诗人传达出了自己对理想人生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这种情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密切相关,使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广泛的共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