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书二首 其二
平生蹇吃不解语,终日坐窗从客嘲。
它年若使登要路,定被人讥无口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我的一生中,我总是充满困惑和沮丧,无法理解别人对我的看法。我每天都坐在窗前,接受着来自外界的嘲笑和讽刺。如果有一天我能走上重要的岗位,肯定会有人批评我没有真正的能力。
去完善
释义
1. 蹇吃:指说话困难或结巴。
2. 要路:重要的职位或官职。
3. 无口匏:形容不善言辞或不会说话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通过自身经历表达的一种感慨和忧虑。“平生蹇吃不解语”中的“蹇吃”是北方话中的“哑巴”,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诗人自称一生口齿不清,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不解语”一词在此显得颇为沉重,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与悲哀。然而,尽管诗人在日常交流中存在困难,却仍然“终日坐窗从客嘲”,即在困境中坚持学习和工作,虚心接受他人的嘲讽和批评。
接下来的两句,“它年若使登要路,定被人讥无口匏”,则是对未来的担忧。诗人在设想,如果将来有朝一日登上重要的职位,必定会被人讥讽为没有能力的笨蛋。这两句诗暗含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自我能力的怀疑,同时也反映了他面对可能的困境时的勇敢与担当。
整首诗以幽默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口齿不清但勤奋努力的诗人形象,传达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困难的乐观以及对未来的深思熟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偶书二首 其二》,是由南宋诗人谢薖所创作。诗的全文如下:“乌藤高挂掩窗棂,两脚无端数陨星。梦里江南春色好,依稀长笛隔花听。”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时间无法确定,但我们可以从诗人的生平及作品来推测大致的时间范围。诗人谢薖生活在南宋初期,他的诗歌主要描绘了江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因此我们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
其次,我们来看看这个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谢薖是南宋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才得到了当时文坛的认可。然而,他的一生并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视,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他的诗歌作品主要反映了他的孤独、失意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创作这首诗时,谢薖可能已经经历了一些人生的起伏,这使他更加向往宁静的乡村生活,也使他对故乡江南的美景产生了浓厚的怀念之情。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与作者有关的同时间段时代背景知识。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仍、民生疾苦的时代。由于金国的侵略,南宋政权被迫南迁,导致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这个背景下,诗人谢薖的作品更多地表现了百姓的生活疾苦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