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宣上人湖上兰若
十年湖上结幽期,偏向东林遇远师。
未道姓名童子识,不酬言语上人知。
闲花落日滋苔径,细雨和烟著柳枝。
问我别来何所得,解将无事当无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湖畔度过了十年的幽静时光,这次有幸在东林寺遇到了远道而来的师傅。还未曾自我介绍,一旁的小童已经认出了我;虽然没有言语交流,但高人对我的了解早已超过言语所能表达的。在闲暇时,花儿纷纷扬扬地飘落,落日的余晖洒满了布满青苔的小径,柔和的细雨伴随着烟雾萦绕在柳树枝头。若有人问起我这漫长的岁月里究竟有什么收获,我会说,学会了如何以一颗平静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境遇,自然无为,便是我最大的领悟。
去完善
释义
1. 东林:指佛教净土宗的祖庭东林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西麓。这里借指宣上人所在的寺庙。
2. 远师:指远离尘世、修行高深的僧人,这里是宣上人的尊称。
3. 童子:这里指寺庙中的小沙弥或侍者。
4. 上人:对高僧的尊称,这里指宣上人。
5. 和烟:伴随着烟雾。
6. 著柳枝:附着在柳树枝上。
7. 无事:指心境平和,没有纷扰。
8. 当无为:顺应自然的法则,不追求名利地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与宣上人之间的交情为线索,通过对湖上兰若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幅静谧的江南水乡图。诗中,“十年湖上结幽期,偏向东林遇远师”是诗人与宣上人邂逅的过程,展示了他们因共同的志趣而结缘。接下来的四句诗则从“未道姓名童子识,不酬言语上人知”突出了宣上人的慧眼识人和诗人自己隐而不露的高尚品质。紧接着,“闲花落日滋苔径,细雨和烟著柳枝”描绘了兰若周边宁静美丽的景象。最后两句“问我别来何所得,解将无事当无为”则是诗人对宣上人的提问的回答,暗示了他在修行、学问上的领悟和提升。全诗和谐地交织着人与景、友情与体悟,富有浓厚的禅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宣上人湖上兰若》是唐代诗人朱湾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宣上人湖上兰若的宁静景色和诗人的感悟。下面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在公元8世纪的唐朝时期,朱湾生活在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环境中。他的家庭出身并不显赫,但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对文学的热爱,逐渐在文坛崭露头角。这个时期,佛教在中国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许多文人墨客都与僧侣有着深厚的交情。
朱湾与宣上人是好友,他们常常一起游历山水,探讨诗歌和佛学。有一次,他们来到了西湖边的宣上人湖上兰若。这里环境清幽,湖水荡漾,兰若庄严肃穆。面对这样的景色,朱湾感受到了佛家的禅意,也体验到了友谊的可贵。于是,他写下了这首五言律诗《过宣上人湖上兰若》,表达了他的感受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