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
冒热不安寝,整冠常夙兴。
清风入我怀,眷眷如有情。
嗟彼朝市人,正与膏火争。
藏机入钩钤,肆辩纷纵横。
所得无几何,所嗟无一诚。
往来各有趣,南北自分朋。
明德天所相,欺诬祸所婴。
犹如赴火蛾,缠緜尚营营。
悟此澹无作,不与炎凉并。
居闲苦无事,驱马出南城。
登山猿不避,鼓棹鸥靡惊。
谁知瘴岚中,谈笑适此生。
祥凤非矫矫,高鸿本冥冥。
请君少安坐,此诗殊可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内心焦急无法安稳入睡,总是整衣束冠早早起身。
有清风吹入胸怀,仿佛有情谊萦绕在心头。
那些忙碌的人们啊,正如蜡烛一般燃烧自己的生命。
心机深藏如同进入战场,舌灿莲花却纷繁复杂。
所得寥寥无几,所嗟的是并无真诚之心。
人们来来往往各有目的,南方北方各自形成团体。
品德高尚的人受到庇佑,欺诈污蔑则会招致灾祸。
就像是飞蛾扑火,依然纠缠不清。
悟得这个道理的人便不会被世俗困扰,不参与炎凉世态。
闲暇之时感到无聊,就骑马走出南边的城门。
山间猴子并不躲避,摇桨时水鸟也不惊慌。
谁能想到在瘴气和岚气弥漫的地方,谈笑间已经找到人生的乐趣。
吉祥的凤凰并非矫揉造作,高飞的鸿鹄原本就是隐秘难测。
请你安心坐下来,这首诗值得你一听。
去完善
释义
1. 冒热:承受炎热。
2. 安寝:安稳休息。
3. 整冠:整理帽子,表示起立。
4. 夙兴:早早起身。
5. 清风:清凉的风。
6. 眷眷:眷恋不舍的样子。
7. 朝市人:指在集市上生活的人。
8. 膏火争:为了生活和利益而竞争。
9. 钩钤:比喻斗争和策略。
10. 肆辩:大肆辩论。
11. 几何:多少。
12. 嗟:感叹。
13. 无一诚:没有一丝真诚。
14. 南北:指南北两地的人。
15. 明德:光明的美德。
16. 欺诬:欺诈和诽谤。
17. 祸所婴:灾祸降临。
18. 火蛾:飞蛾扑火的景象。
19. 缠緜:纠缠不清。
20. 澹无作:淡泊名利,无欲无求。
21. 炎凉:比喻世态人情。
22. 居闲:闲居在家。
23. 驱马:骑马出行。
24. 南城:南方的城市。
25. 猿不避:猴子不躲避。
26. 鼓棹:摇桨。
27. 鸥靡惊:海鸥不惊扰。
28. 瘴岚:形容山区雾气弥漫的景象。
29. 谈笑:轻松地谈论。
30. 祥凤:吉祥的凤凰。
31. 矫矫:卓越不凡的样子。
32. 高鸿:高空飞翔的大雁。
33. 冥冥:高远的样子。
34. 请君:请您。
35. 少安坐:稍作停留。
36. 殊可听:非常值得一听。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寓含人生哲理的古诗词。诗人借自然的美好与宁静,表达了对于人性、社会现象以及生命意义的思考。
开篇描述了对于炎热的感慨和对清风的欣赏,用以象征人们对于舒适、纯净的追求。随之批判了那些热衷于钩心斗角、名利的市井之人,认为他们没有得到真正的东西,却付出了真诚的代价。
诗人指出这些现象的根源在于缺乏道德信仰,以及对现实的盲目追求。在反思之后,诗人选择放弃纷争和名利,寻找内心的宁静。他来到山清水秀的地方,享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感到生活的美好。
最后,诗人以凤鸾和高鸿的形象比喻内心世界的宽广和高洁,劝诫世人应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倾听自然与社会的声音,以求得内心的安宁与人生的真谛。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现实社会的纷繁复杂,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独特见解。同时,它鼓励人们正视内心的需求,寻找生活本真的快乐,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偶成》是南宋诗人张九成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高宗时期(公元1127年-1162年),这一时期正值金朝入侵北宋末年,战乱频发,家国离乱的社会背景下。
在人生际遇方面,张九成曾任礼部侍郎,因为直言进谏,被贬谪至广东梅州。他在流放期间,坚持爱国情操,关心民生疾苦,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这首《偶成》正是其中之一。
在社会背景方面,当时北宋灭亡,南宋建立,但疆土已大幅缩减,山河破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进取,奸臣当道,民不聊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九成深感忧虑,他立志要唤醒人们的爱国情怀,呼吁南宋朝廷收复失地,重建家园。因此,他的诗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