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坐
负却征尘债,飘零迄未休。
孤蓬江贮梦,深巷雨添愁。
山色分浓淡,禽声互去留。
班超亦良苦,万里觅封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抛开战争的风尘和债务,漂泊流浪仍在继续。
孤独的小船承载着江边的梦想,深巷的雨增添忧愁。
山色各具浓淡之分,鸟声各自留下离别之音。
班超也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为了功名而跋涉万里。
去完善
释义
1. 负却征尘债:"负却"意为辜负;"征尘"指行旅的风尘,亦可理解为战争的硝烟;"债"可以解读为家国之责任或使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者未能完成他的战争任务或没有成功保家卫国,感到有所愧疚。
2. 飘零迄未休:"飘零"意为流浪无依,也可以表示孤苦无助的状态;"迄未休"则意味着这种状态一直持续着。
3. 孤蓬江贮梦:"孤蓬"在此处可能比喻作者自身,孤单地漂泊在外;"江"代表了作者身处的环境;"贮梦"则可解读为在心中保存着梦想或者希望。这句话在表达作者虽然孤独漂泊但仍有心中的梦想支撑着他。
4. 深巷雨添愁:"深巷"描述了其所处的幽深环境;"雨"进一步增强了环境的寂寥氛围;"添愁"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沉重。整句表达了阴雨连绵之际,身处幽深环境中的作者增添了几分哀愁。
5. 山色分浓淡:"山色"指山脉的风景;"分浓淡"是指山川景色有着深浅不同的变化,此处描绘出风景的多样性以及层次感。
6. 禽声互去留:"禽声"是指鸟儿的鸣叫声;"互去留"指的是各种鸟儿在这个地方来回穿梭。整句通过写鸟儿的活动场景,展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
7. 班超亦良苦:"班超"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名将,以开疆拓土而著名;"亦良苦"是在赞扬其艰难困苦的付出与努力。这里将作者的境遇与班超作对比,凸显出作者对班超的敬仰之情。
8. 万里觅封侯:"万里"形容路程之远;"觅封侯"指为了追求功名,跋山涉水远赴他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旅坐”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叹和对自己的期许。
诗人在首联通过“负却征尘债,飘零迄未休”表现出自己虽然卸下征战的责任,但仍在生活的洪流中漂泊不定,无法停歇。颔联中的“孤蓬江贮梦,深巷雨添愁”形象描绘了诗人在孤独的旅程中只能寄托于梦想,而在幽深的巷子中又增添了无尽的忧愁。颈联通过“山色分浓淡,禽声互去留”传达了大自然中各种景象的纷繁复杂,如同生活一样变化无常。尾联则借用班超的例子,表现了诗人即使处境艰难,也要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决心。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在漫长的旅途中,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也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现了其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旅坐》是南宋诗人罗公升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独坐时的所见所思,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乱的不满。
罗公升生活在南宋末年,这是一个政治腐败、战争频繁的时代。当时,金兵南侵,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罗公升是一位有志向的文人,他关心国家命运,关注民生疾苦。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感。
在《旅坐》这首诗中,罗公升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象,表达了对自己漂泊生活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战乱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渴望。这首诗充分展示了诗人的人格魅力和家国情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