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刺桐

标题包含
刺桐
刺桐依客舍,晴绿上窗纱。 昨夜还飞叶,来时未作花。 鸦寒惊月色,人老惜年华。 今度逢摇落,归心一倍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继芳(1902年-1935年),男,汉族,江西省信丰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6年参加革命,历任乡农民协会委员长、区农民协会委员长、中共信丰县大阿区委书记等职。1930年任信丰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客房里种植着刺桐,晴天时绿色的光影洒在窗户的帘子上。 昨天夜里,树叶仍在飞舞,但它来的时候并没有开花。 寒冷的老鸦被月光惊醒,人的年纪越大就越珍惜时间。 如今已经过了落叶的季节,思念故乡的心情愈发强烈。
去完善
释义
1. 刺桐:别名海桐、山矾,属于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产于我国南方地区。 2. 依:依靠,这里可以理解为生长。 3. 客舍:供客人休息住宿的房屋。 4. 晴绿:晴朗天气下的绿色植物。 5. 上窗纱:指绿色的刺桐叶子映照在窗纱上。 6. 昨夜:指前两天。 7. 飞叶:形容树叶的飘落。 8. 来时:指到达刺桐树的时候。 9. 未作花:意为还没有开花。 10. 鸦寒:形容乌鸦因寒冷而颤抖。 11. 惊月色:因月色照耀而感到惊讶。 12. 人老:诗人自喻已经年老。 13. 惜年华:珍惜时间的流逝。 14. 今度:这次。 15. 逢摇落:遇到树木凋落的季节。 16. 归心:回归故乡的心情。 17. 一倍加:更加深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身处刺桐之地时的所见所思。首联以“依客舍”的刺桐与“晴绿上窗纱”的景象相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惬意的氛围。颔联通过描写刺桐树从叶子掉落、未有开花的过程,表现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颈联通过对乌鸦因寒冷而惊恐于月光和诗人感叹时光催人老的描绘,传达了自然与人世的共鸣。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在看到刺桐树叶凋落的景象时,更加渴望归乡的强烈情感。整首诗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紧密地结合起来,构成了一幅生动且富有诗意的画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刺桐》是南宋诗人朱继芳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描绘了刺桐花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诗中的“满地翻黄”可以推测出,这首诗可能作于春天。 朱继芳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当时的文人墨客多关注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诗歌也往往带有一种深沉的情感。然而,朱继芳的这首诗却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可贵。 在南宋时期,刺桐花被视为吉祥之花,代表着繁荣和昌盛。因此,朱继芳选择刺桐花作为题材,或许也是想借此表达对国家繁荣的美好愿望。同时,他也通过赞美刺桐花的美丽,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体现了儒家的仁爱思想。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