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董彦速游仙岩

标题包含
送董彦速游仙岩
吾闻天竺峰,耸若在天上。 峰前溪万仞,激石吼寒浪。 堂中老比丘,碧眼照林莾。 徜徉君屡游,局趣我思往。 此行何所求,岂欲除二障。 闻呼试回头,未可踏折杖。 茅檐燕寂地,山气日夜爽。 不斩凌霄藤,君归藤自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谢薖,字子发,号空同先生,南宋诗人。他的生平和事迹主要如下: 1. 早年经历:谢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擅长诗词歌赋。 2. 科举及第:在南宋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曾听闻天竺峰,高耸入云犹如悬浮在天空之中。 山峰前的溪流,水深万仞,水流击打石头发出寒冷的浪花声响。 寺庙里年老的高僧,深绿色的眼眸照亮了丛林。 我在心里多次想象漫步其间,却因拘束无法实现。 此次出游的目的是什么?难道是为了消除我内心的两种障碍吗? 听到召唤时试着回头,不要踩断手中的竹杖。 在山间的茅屋旁燕子栖息的地方,山间之气日夜清新。 不要砍掉那攀附在屋檐的凌霄藤,当你回来的时候藤蔓自然生长得更加茂盛。
去完善
释义
《送董彦速游仙岩》注释: 1. 天竺峰:指印度山峰。此处可能是比喻仙岩所在的山峰壮丽景象。 2. 溪万仞:仞是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约为七尺或八尺。这里形容溪流湍急,激起浪花。 3. 比丘:佛教用语,指受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即和尚。 4. 碧眼:绿色的眼睛,这里形容老比丘深邃的目光。 5. 林莾:林草,这里指的是茂密的森林。 6. 徜徉:闲逛,漫游。 7. 局趣:束缚,拘束。 8. 二障:佛教用语,指烦恼障和所知障,分别妨碍修行者达到菩提智慧和解脱轮回。 9. 闻呼:听到呼唤声。 10. 折杖:折断拐杖,这里表示停止前行。 11. 茅檐燕寂地:茅草屋檐下燕子的栖息地,这里形容安静的环境。 12. 山气:山间清新的空气。 13. 凌霄藤:一种攀援植物,这里象征权势欲望。 14. 斩:砍断,断绝。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与友人游览仙岩的诗歌。诗人在诗中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仙岩山峰高耸、溪水激荡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未能前往游历的遗憾和对友人的羡慕之情。诗人通过对景色的描写,传达了友情和人生的哲理。诗人提醒友人不要过分执着于名利,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诗人游仙岩时抒发感慨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董彦速游仙岩》是南宋诗人谢薖于公元1145年创作的送别诗。在这一年里,谢薖正值壮年,仕宦生涯颇有波折,虽历官州县,但并未升迁至显要高位。当时南宋政权已建立数十年,国力日渐强大,朝廷对文人士大夫的选拔亦逐渐严格。在此背景下,谢薖与其他士人一样,寻求仕宦机遇,游历各地,结交名士。 董彦速作为谢薖的朋友,选择去游历仙岩,谢薖以此诗相赠。仙岩山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景色优美,山上有著名的仙人洞、龙须瀑等景点。谢薖以“雁荡南,天台西”来形容仙岩山的地理位置,并将自己与董彦速的关系比喻为黄叔度与徐孺子,表达二人之间的深厚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