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松坡

标题包含
松坡
陵坡擢孤根,生意已翘楚。 主人岁寒姿,于此眼目具。 夷荒挺劲节,偃盖浥漙露。 相对琳琅篇,后来惭骥附。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袁说友(1140年-1204年),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浙江金华,是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的名臣,历任太学正、国子祭酒、礼部尚书等职。 袁说友在文学上颇有成就,尤以诗...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山坡上拔地而起的一株孤松,生机盎然,已显出独有的风姿。 它的主人在寒冷的季节里,依然保持着美好的姿态,让人心生敬意。 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它挺拔而出,展现出坚韧的气节,它的枝叶覆盖了整个空间,如同洗净了所有的尘埃。 与它相比,我们的诗篇显得如此简陋,只能让它感到羞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松坡:松树林里的山坡,这里可能指的是袁说友的居所附近的一片松树林。 2. 陵坡:可能是指袁说友所在的山陵地带。 3. 擢:提拔、拔取的意思。 4. 孤根:孤独的树根,这里指的是松树根部。 5. 生意:生机勃勃的样子。 6. 翘楚:这里指优秀者或杰出者。 7. 夷荒:开垦荒野之地。 8. 偃盖:枝叶茂盛的松树。 9. 浥:湿润。 10. 漙露:露水多。 11. 琳琅篇:指美好篇章。 12. 骥附:骏马依附之意,此处喻指自己与优秀者比肩而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天松树屹立在荒野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松树的赞美和对寒冷的蔑视。“陵坡擢孤根”一句中的“陵坡”指的是山陵和山坡,而“孤根”则形象地描绘了松树从地面破土而出、扎根生长的姿态,凸显其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生意已翘楚”进一步表现了松树旺盛的生命力,使其成为寒冬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接下来的两句“主人岁寒姿,于此眼目具”,通过拟人的手法表达了对松树的主人公地位的肯定,赞美了其在寒冷天气中依然保持挺拔身姿的品质。同时,这两句诗还暗示了诗人与松树的某种情感联系,流露出对松树的敬仰之情。 第五句“夷荒挺劲节,偃盖浥漙露”描述了松树在旷野之上挺直硬朗的风骨以及被露珠滋润的美丽景象。此处的“夷荒”意为平定荒乱,既表现出松树不畏艰险的品质,又隐含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最后两句“相对琳琅篇,后来惭骥附”中的“相对”指的是松树与诗人相对,意味着二者之间的共鸣。“琳琅篇”意指珍贵的诗篇,这里用来赞美松树的美丽和高尚品质。“骥附”是古代一种礼遇的表现方式,用以强调诗人对松树的钦佩之意。总的来说,这首诗歌颂了松树的崇高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品德的追求与执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松坡》是南宋诗人袁说友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五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南宋中期(公元1140年-1200年),此时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南宋时期,南宋与金国形成对峙之势,战争不断。 袁说友是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曾任秘书省正字、国子监学官等要职。他一生仕途顺畅,但在文学创作上却表现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在这首诗中,他以松坡为意象,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松坡》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点:首先,诗人生活在南宋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民族矛盾尖锐的历史时期。其次,袁说友作为一名官员,他的生活轨迹和政治立场会影响他的诗歌创作。最后,通过研究袁说友的其他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在《松坡》中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