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喜雪

标题包含
喜雪
玉龙方急战寒声,满阵江风雪作茵。 准拟丰年须造物,编排佳境付诗人。 莫辞樽酒偏劳劝,更喜江梅欲鬭新。 愧我为州无善状,杨花何事已先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袁说友(1140年-1204年),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浙江金华,是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的名臣,历任太学正、国子祭酒、礼部尚书等职。 袁说友在文学上颇有成就,尤以诗...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玉龙山脉战意正浓,寒气弥漫整个江风雪景如画。期待着丰收之年有老天爷眷顾,我们这些诗人在如此美景中感受美好。莫要推辞杯中美酒,让我们共同度过这美好的时光,欣赏那江边梅花竞相绽放的新奇景象。遗憾的是我在这地区没做出什么好成绩,然而春天来临的步伐却没有因我而放缓。
去完善
释义
1. 玉龙:指飞雪。宋辛弃疾《永遇乐·探梅》词:“玉蛇驾车,银龙铺路。”这里用来形容下雪的景象。 2. 江风:江上的风。这里指冬天的寒风。 3. 作茵:成为毯子。比喻下雪后大地被覆盖的情景。 4. 造物:创造万物的神灵。这里指自然界的恩赐。 5. 编排:安排策划。这里指诗人用美妙的诗句描绘出美好的景色。 6. 江梅:江边梅花。 7. 鬭新:争艳。形容梅花竞相开放的美景。 8. 为州:担任州官。这里指作者自己的身份。 9. 善状:表现出色。这里表示没有做出什么政绩。 10. 杨花:柳絮。春天时柳树开花,这里借指春天的到来。
去完善
赏析
《喜雪》是南宋诗人袁说友的一首咏雪诗。诗中描绘了江风、雪景等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丰收年和美好景致的热切期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江梅争艳的欣喜之情。然而,诗人认为自己未能造福百姓,为自己的能力不足而感到羞愧。 首联“玉龙方急战寒声,满阵江风雪作茵”,以战斗喻冰雪漫天,形象地描绘出大雪纷飞的壮丽景象。“玉龙”指代雪花,用玉龙的激烈战斗来形容风雪交加的场景,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想象力。“江风”一词,则突出了诗人所在的环境,为整首诗营造出一种开阔的氛围。 颔联“准拟丰年须造物,编排佳境付诗人”,传达了诗人盼望丰收和美好风景的愿望。这里的“造物”和“诗人”分别代表了大自然和诗人自己,诗人认为只有通过大自然的恩赐以及诗人自己的创造,才能描绘出美好的景象。这里,诗人将自然与艺术融为一体,体现出诗人的宽广胸怀和高尚情操。 颈联“莫辞樽酒偏劳劝,更喜江梅欲鬬新”,诗人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他鼓励人们不要拒绝美酒的款待,同时欣赏江边梅花竞相开放的美丽景色。这里的“偏劳劝”和“欲鬬新”分别表现出了诗人热情好客的品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尾联“愧我为州无善状,杨花何事已先春”,诗人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反思,认为自己作为地方官没有做出显著的贡献,感到羞愧。最后,他以“杨花何事已先春”这句反问,表达了对时光流逝、春光已至的感慨。这一句,既体现了诗人对时光的珍视,也反映出他对自己未能及时有所作为的忧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喜雪》是南宋诗人袁说友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南宋时期。在这个时代,中国经历了北宋灭亡和金朝的入侵,国家政治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袁说友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注在诗歌中得到了体现。 袁说友在当时担任地方官员,他在任期间关注民生,体察百姓疾苦。在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民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喜雪》这首诗描述了瑞雪降临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百姓能够迎来丰收年景的期盼。在这首诗的背后,我们可以感受到袁说友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官员,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沉情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