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宿幡竿岭
长笑飞刍馈六军,也敺疲瘁逐征尘。
楸林卓帐秋风夜,山鸟惊啁可笑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纵声大笑催送粮草喂饱大军,同时驱使疲惫不堪的人马追击征途上的尘土。在楸树林中设立帐篷,迎来秋天的夜晚;山林里的鸟儿被这阵仗惊扰,啼叫不已,令人发笑。
去完善
释义
《帐宿幡竿岭》是南宋诗人薛季宣创作的一首描绘军旅生活的诗。以下是注释:
1. 飞刍:指迅速运送粮草。刍,粮草。
2. 六军:古代诸侯国的军队编制,这里泛指军队。
3. 驱:驱使,驱使疲累的士兵继续前行。
4. 疲瘁:疲惫不堪。
5. 逐征尘:跟随军队的征途。
6. 楸林:一种落叶乔木,常用于军事防御工程。
7. 卓帐:搭帐篷。
8. 秋风夜:秋天的夜晚。
9. 山鸟:山中的鸟类。
10. 惊啁:惊慌地鸣叫。
11. 可笑人:可笑的情景。
去完善
赏析
《帐宿幡竿岭》是一首描绘战争场景的诗歌。诗人以幽默、讽刺的笔触,展现了战场上的荒诞与残酷。“长笑飞刍馈六军”描述了战争的旷日持久和物资的匮乏,“也敺疲瘁逐征尘”则刻画了士兵们在疲惫不堪的情况下仍被迫继续战斗的情景。这种对比凸显了战争的无奈与无情。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将视角转向了自然环境:“楸林卓帐秋风夜”描写了秋季夜晚的寂静与寒冷,而“山鸟惊啁可笑人”则通过山中鸟类的啼鸣反衬出人类的渺小与无助。这里,山鸟的啼鸣被赋予了嘲讽的意味,暗示着战争的无谓与荒谬。
整首诗通过强烈的对比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荒诞。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语言,为读者呈现出一幅残酷的战争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帐宿幡竿岭》是南宋文学家薛季宣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渡后的绍兴年间(1131-1162年),正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中原沦陷的时期。
薛季宣在南宋时期曾任江东提点刑狱公事,他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对当时朝政的腐败和妥协政策极为不满。在一次出使途中,薛季宣路过幡竿岭,帐宿岭上,面对神州陆沉的时局,感慨万千,遂作此诗。
当时的时代背景是,金兵南侵,北宋灭亡,南宋被迫南渡长江。偏安江南的南宋朝廷,虽然有一些有识之士主张北伐,但多数官员贪图安逸,主张求和。而金兵则不时南下侵扰,民族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在这种背景下,薛季宣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有志之士,他的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愤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