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过武夷

标题包含
过武夷
武夷山下几回过,未暇于中赏一遭。 狮鹤诸仙知我意,故将青霭淡遮罗。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淳(1892年-1970年),字子庄,号半丁,江苏苏州人。中国著名书法家、篆刻家、诗人。 陈淳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他年轻时曾就读于苏州草桥中学,后赴上海求学,先后毕业于上海美术...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武夷:即武夷山,位于福建省上饶市境内,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大红袍的发源地,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被誉为“世界生物之窗”。 2. 狮鹤诸仙:武夷山神话传说中的一群仙人,以其形象为狮子、仙鹤等。 3. 青霭:指云雾笼罩在山水之间的景象。 4. 淡遮罗:用轻纱遮住,此处借指仙人的神秘境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多次路过武夷山时,都没有来得及好好欣赏其中的美景。而山中的仙人似乎看出了诗人内心的渴望,故意用轻纱般的云雾为诗人营造出一种神秘的美感。 首句“武夷山下几回过,未暇于中赏一洽”,表现了诗人对武夷山的向往和遗憾,他多次从武夷山脚下经过,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抽出时间去欣赏这片美丽的山水。 接下来的两句“狮鹤诸仙知我意,故将青霭淡遮罗”则引入了神话色彩,诗人将武夷山拟人化,想象山中的仙人知道他的心意,于是以青色的云雾作为回应,给诗人带来一种朦胧美。这里的“青霭”指的是武夷山上的雾气,“淡遮罗”则是形容云雾如轻纱一般笼罩着山景。这种写法使整首诗具有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美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武夷》是南宋诗人陈淳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46年,即南宋理宗端平三年,时年诗人约57岁。这一年,他因战乱从家乡福州迁徙至武夷山,途经九曲溪时写下了这首描绘沿途景色的诗篇。 在这段时间里,陈淳的人生际遇颇多。他曾担任过福州知州,但因战乱而不得不离开故乡,四处漂泊。在这个过程中,他深入了解了民间的疾苦,也对国家的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种人生经历使他更加关注民生和国家的前途,也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陈淳生活的时代,南宋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金国的侵略使得北方国土沦陷,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南宋统治者却并未采取有效措施来抵抗外敌,反而在内斗中消耗国力。这使得文人骚客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充满了忧虑和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陈淳通过他的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同时也传达了他对美好世界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