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压沙寺观梨花
小队逶迤驻宝坊,祇园花发认昆冈。
日高恐释三春雪,风细犹传数里香。
垢染了无依佛界,品流逾重被台光。
更蒙佳句形珍赏,漫说寒梅竞效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支队伍徐徐而行,抵达这珍贵的地方,在春天开放的祇园花中找寻珍贵的矿石。太阳升起的时候,他们试图理解那如春雪般的问题;微风轻拂时,他们还试图寻找那些香味的来源。
在纷扰的世界,他们找到了宁静的信仰,这种信仰如阳光一般温暖且照耀万物。在这些人之间,他们的品味和个性得到尊重,这使得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
更令人开心的是,他们用优美的语言互相赞赏,这就像在这寒冷的冬日里,梅花也争相开放一样。
去完善
释义
1. 小队:这里指作者一行人。
2. 逶迤:形容队伍的行走状态。
3. 宝坊:指寺庙。
4. 祇园:祇树给孤独园,古印度的佛教圣地。
5. 花发:花开。
6. 昆冈:昆仑山,这里借指遥远的古代。
7. 三春雪:梨花白如雪。
8. 风细:微风轻拂。
9. 垢染了无:没有任何污染。
10. 依佛界:依赖佛教的境界。
11. 品流:品种、种类。
12. 逾重:超过重要地位。
13. 台光:月光,此处喻指佛光。
14. 漫说:随意谈论。
15. 寒梅:梅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在会压沙寺观看梨花的情景。诗人以“小队逶迤驻宝坊”开篇,写出队伍行进时优雅的姿态,展现出这次观赏活动的庄严氛围。接下来说到“祇园花发认昆冈”,昆冈代表仙境,这句话意味着这些梨花如同仙境中的花朵一样美丽。
诗人通过“日高恐释三春雪,风细犹传数里香”两句,形象地描述了阳光照耀下盛开的梨花犹如春日里的白雪,而微风吹过,香气弥漫,传递着无尽的美感。
接下来的“垢染了无依佛界,品流逾重被台光”,诗人以佛学观念来比喻梨花的高洁无暇,同时也表现出梨花受到重视和赞美。最后两句“更蒙佳句形珍赏,漫说寒梅竞效妆”,则表达了诗人在欣赏梨花之余,忍不住用美妙的诗句加以赞誉,并将梨花比作寒梅,认为它们都是大自然最美的馈赠。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会压沙寺观梨花》这首古诗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作品。创作于公元960-1279年间的宋代,这一时期中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空前活跃。尤其表现在诗词歌赋方面,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如苏轼、辛弃疾等。
强至在这个时期的生活中,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曾得到过皇帝的赏识,也遭受过排斥和贬谪。这些人生经历让他对世间的悲欢离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压沙寺观梨花”这个特定的情景下,他借梨花之美抒发情感,以咏史之诗表达内心的渴望与无奈。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宋代社会对文化和艺术的重视,以及在民间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诗歌所表现的情感和意境既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又反映出当时人们普遍的心理状态和精神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