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州送李斯石铭二十一字
麻侯昔为莱子国,海滨渔人献文石。
云是秦始皇帝东巡碑,二十一字李斯迹。
桑田变海岸为谷,此石亦沈沧海侧。
浪翻水转石段空,偶存数尺非人力。
文章虽传失首尾,犹与史记无差忒。
字形讹缺非昔时,蛰龙病虺相排迮。
念昔属车八十一,气如虎狼食中国。
方士献策通神仙,谀臣奋笔夸功德。
始皇未死名已灭,秦地初分石皆泐。
迩来似觉天意然,欲令后世羞其惑。
君不见夏禹九鼎传三王,末年乃随殷社亡。
时平往往暂一见,龙文玉铉曾无伤。
圣贤作事宜万代,事非圣贤多立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侯麻昔日之地曾为莱子国,海滩边渔民献上文字石。
据说是秦始皇东巡时的纪念碑,共有二十一个字,为李斯所书。
沧海桑田,海边变陆地,这块石碑也沉入海侧。
海浪翻滚,水势变幻,石碑断了空,偶然留存几尺并非人力所为。
文字虽然流传,但首尾已失,仍与《史记》记载相符无误。
字迹模糊不全非往昔之作,就像蛰伏的龙和病弱的毒蛇互相排挤。
想起秦始皇巡游的车队有八十一人,气势如同猛虎豺狼吞噬中原。
方士进策求通神仙之道,谄臣挥毫颂扬皇帝的丰功伟业。
始皇尚未离世,名声已消逝无踪,秦国初分时石碑已经磨损。
近来似乎觉得天意如此,想要让后代以此为耻。
君不见夏禹的九鼎传至三代君王,末年却随着殷商的祭坛一起消亡。
平安时期常常暂时现世,龙纹玉铉从未受损伤。
圣贤做事要考虑到千秋万代,而非圣贤者大多建立的东西会很快崩塌。
去完善
释义
注解:
1. 麻黄州: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2. 李斯石铭:秦朝丞相李斯的石刻碑文。
3. 莱子国:指古代莱国的地域,即现在的山东一带。
4. 云是:据说是。
5. 二十一字:指李斯石铭上只有二十一个字。
6. 桑田变海岸为谷:比喻沧海桑田的变化。
7. 沉沧海侧:指李斯石铭被埋在海底。
8. 段空:指石段的空白处。
9. 偶存:偶然留存。
10. 史记: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11. 讹缺:错误缺失。
12. 蛰龙病虺:比喻秦朝的衰落。
13. 属车八十一:形容秦始皇出行的盛大场面。
14. 方士献策通神仙:指方士向秦始皇进言求仙问道之事。
15. 谀臣奋笔夸功德:指阿谀奉承的大臣争相歌颂秦始皇的功绩。
16. 始皇未死名已灭:指秦始皇在世时名声就已经败坏了。
17. 秦地初分石皆泐:指秦朝灭亡后,石刻也逐渐破损。
18. 迩来:近来。
19. 天意然:天意如此。
20. 夏禹九鼎:指夏禹时期的九鼎。
21. 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武王。
22. 末年乃随殷社亡:指夏朝末年,九鼎随着殷朝的覆灭而消失。
23. 龙文玉铉:指古代的礼器。
24. 无伤:无损。
25. 圣贤作事宜万代:指圣贤制定的政策应该流传万世。
26. 多立坏:很多都很快崩溃。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发现秦朝石刻的诗篇,内容丰富且富有历史感。诗人通过对海边的文石的描述,引导读者思考历史的变迁。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秦始皇的批判和对圣贤事迹的赞美。
首联讲述的是在麻州发现了刻有李斯字迹的石头,这块石头原本是被作为秦始皇帝的纪念碑。“云是秦始皇帝东巡碑,二十一字李斯迹”,这句诗歌暗示了诗人的历史意识,以及对文物价值的肯定。
接下来的一联,“桑田变海岸为谷,此石亦沈沧海侧”,通过沧海桑田的比喻,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化。“浪翻水转石段空,偶存数尺非人力”则强调这些文物历经沧桑却仍然能够保存下来,尽管只是部分,但也是历史的见证。
接下来的两联中,“文章虽传失首尾,犹与史记无差忒”,暗示了虽然李斯的作品已经残损,但仍然能与史书记载相符。接着通过“字形讹缺非昔时,蛰龙病虺相排迮”表现出了历史的沧桑感和世事的无常。
后面的一联,“念昔属车八十一,气如虎狼食中国”揭示了秦始皇生前的暴政,使得他的名声在民间迅速败坏。“方士献策通神仙,谀臣奋笔夸功德”则是对于当时的迷信和虚夸风气的讽刺。
而后一联,“始皇未死名已灭,秦地初分石皆泐”则是对秦始皇功过的一种反省,他的帝国在他生前就已经分崩离析,而他自己也已经声名狼藉。而石碑的损坏也暗示了他政绩的短暂和不稳定。
最后一联,诗人通过“夏禹九鼎传三王,末年乃随殷社亡”的历史典故提醒人们,任何事物都有终结的时候。 “圣贤作事宜万代,事非圣贤多立坏”则表示只有圣贤的作为才能永垂不朽,因为只有他们才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
整体来看,这首诗的语言精炼、意象丰富,通过具体的物品传达了深厚的历史观和人生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麻黄州送李斯石铭二十一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人刘敞的一首送别诗。此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间,正值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以蓬勃发展。
在这一时期,刘敞的个人生活经历丰富。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然而,他在官场上的道路并不平坦,多次遭受排挤和贬谪。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着一颗赤诚的心,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生疾苦。他的诗歌作品多为反映民间疾苦、揭露社会矛盾的题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刘敞生活的时代,北宋正处于经济和文化的高峰期。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文人墨客的地位逐渐提高,他们的作品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此外,当时的政治环境也相对宽松,文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使得文学创作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刘敞的诗歌作品不仅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