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赴信日舟中别次膺十二钗)
鸥起苹中,鱼惊荷底,画船天上来时。翠湾红渚,宛似武陵迷。更晚青山更好,孤云带、远雨丝垂。清歌里,金尊未掩,谁使动分携。
竹林、高晋阮,阿咸潇散,犹愧风期。便弃官终隐,钓叟苔矶。纵是冥鸿云外,应念我、垂翼低飞。新词好,他年认取,天际片帆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中的海鸥在苹波之中起飞,水底的鱼儿因为船影而惊慌四散,一艘华丽的画船从天而降。翡翠般的小河与荷花绽放的红池,就如那美丽的桃花源让人陶醉。傍晚时分,远山景色更为美好,一朵孤独的白云带着雨滴飘落下来。清新的歌声中,金杯尚未关闭,是谁让它分开?
在这翠绿的竹林间,让我想起了阮籍和高士们的风度。便放下官职去隐居,去当一名溪边的垂钓者。即使我是那只云端外的冥鸿,也依然会惦念着我垂下的翅膀,无论何时何地。我的新篇章已经写就,有朝一日会有人认得这漂浮在天际的一叶扁舟归来。

去完善
释义
1. 鸥起苹中:指水鸟从水中跃出,借以形容春光中生机勃勃的景象。
2. 鱼惊荷底:指鱼儿在荷花下嬉戏,也是描绘美好的自然风光。
3. 画船:装饰华丽的游船,这里指代作者与朋友乘坐的船只。
4. 天上来时:指船只从远处驶来。
5. 翠湾红渚:形容河湾中的翠绿和水边的红色小洲,形象地表现了水乡的美好风光。
6. 宛似武陵迷:将眼前的景色比作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表达对美好风景的喜爱之情。
7. 青山更好:表达了作者对山中风景的喜爱。
8. 孤云带、远雨丝垂:形象地描绘了雨中天空的景象。
9. 金尊未掩:指酒杯还没有盖上,暗示饮酒的乐趣。
10. 分携:分别、离别。
11. 竹林、高晋阮:竹林代表隐逸的意境,高晋阮则是古代著名的隐士,这里暗含对朋友的期望。
12. 阿咸:兄弟之间互相称呼的词语,这里指次膺。
13. 风期:风度、风采。
14. 钓叟苔矶:描述渔人垂钓的景象,暗示隐居生活的惬意。
15. 冥鸿云外:用大雁比喻自己和朋友,表示彼此的思念之情。
16. 他年认取:期待未来再次相聚。
17. 天际片帆归:象征他们未来重聚的时光。

去完善
赏析
《满庭芳·赴信日舟中别次膺十二钗》是一首描绘离别情愫的宋词,作者以细致的笔触描摹了离别时的景象和情感,展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和对友情的深切留恋。
上阕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鸥起苹中,鱼惊荷底,画船天上来时”的描绘,营造出宁静美好的氛围。紧接着,诗人通过“翠湾红渚,宛似武陵迷”来进一步刻画这种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出诗人沉浸在美景中的喜悦之情。同时,“青山更好,孤云带、远雨丝垂”的景色既暗示着离别时刻的到来,也寓意着美好时光的短暂。而在“清歌里,金尊未掩,谁使动分携”一句中,诗人巧妙地将离别的气氛与忧伤的情绪相融,流露出离愁别绪。
下阕则更多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独白和对朋友的眷恋。“竹林、高晋阮,阿咸潇散,犹愧风期”传达了诗人与朋友间深厚的友情。而“便弃官终隐,钓叟苔矶”则意味着诗人希望放弃功名,回归自然,过上宁静的生活。此外,“纵是冥鸿云外,应念我、垂翼低飞”透露出诗人渴望朋友在远方挂念自己,体现出朋友间的关切之情。最后,“新词好,他年认取,天际片帆归”表达了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展现了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生经历,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满庭芳·赴信日舟中别次膺十二钗》是北宋著名文人晁补之的作品。此诗创作于宋哲宗元祐年间(公元1086-1094年),正值王安石变法之后新旧党争激烈之时。晁补之曾任秘书省正字,以文学成就和才学闻名于世,却因卷入政治纷争而遭贬谪。
在这个特殊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复杂,党派之争导致众多文人志士仕途坎坷。在贬谪途中,晁补之与好友次膺相遇,同船共度赴信日。舟中之际,他们共叙彼此人生际遇,感叹岁月沧桑。面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常,诗人提笔写下这首《满庭芳》,借离别之情抒发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