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王昭君

标题包含
和王昭君
汉宫姝丽地,华观连珍台。 娥眉三千人,皆自良家来。 昭君乃独出,负色羞自媒。 一为丹青误,白雪成缁埃。 结欢万里外,不得少徘徊。 车马怅不前,观者为悲摧。 空令琵琶曲,千载传余哀。 物生美恶混,天意未易回。 兰茝苟不珍,且愿生蒿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号颍阳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父亲韩亿是北宋名臣,母亲为宋仁宗皇后之妹。 韩维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出众而闻名京师...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汉朝皇宫美女云集,华丽的宫殿与珍贵的宝台相互映衬。 宫廷内有数千美女,她们都是出身良好的女子。 只有昭君与众不同,她因美貌而害羞不敢自我推荐。 因为一幅画像的错误,她的美丽被埋没在尘埃中。 她与远在他乡的君主结缘,却无法时常陪伴在他左右。 马车无法前进,旁观者为之悲伤。 只留下那琵琶曲,千年来诉说着无尽的哀愁。 万物皆有美丑之分,天命难以逆转。 如若兰花芷若得不到珍视,宁愿生长在杂草丛中。
去完善
释义
1. 汉宫:汉代的皇宫,这里指汉朝的都城长安。 2. 姝丽地:美女集中的地方。姝,美丽。丽,美丽、光彩。 3. 华观:繁华的景象。 4. 珍台:珍贵的楼台。 5. 娥眉:眉毛弯曲如蛾翅的美丽女子。这里代指汉朝后宫中的美女们。 6. 良家:善家,古代对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家庭的美称。 7. 昭君:王昭君,西汉元帝时以“良家子”身份入宫的女子,后被选中远嫁匈奴和亲。 8. 独出:独自一人出去。这里指王昭君因被选中和亲而离开汉宫。 9. 负色:有着美貌。负,具有。 10. 羞自媒:害羞地自荐。 11. 一为:一旦因为。 12. 丹青误:形容王昭君因画像失误而被选中去匈奴和亲。丹青,绘画,这里指画师给王昭君画的照片。 13. 白雪:比喻王昭君洁白的皮肤。 14. 缁埃:黑色的尘土。这里形容王昭君因在匈奴生活而变得皮肤黝黑。 15. 结欢:建立友谊。 16. 不得少徘徊:不能稍作停留。 17. 怅不前:失意的心情无法前行。 18. 悲摧:悲伤、痛苦。 19. 琵琶曲:王昭君弹奏的琵琶曲。 20. 余哀:无尽的悲哀。 21. 物生美恶混:万物生息之中美好与丑陋并存。 22. 天意未易回:天意难测,难以改变。 23. 兰茞:香草名,这里指王昭君这样美好的女子。 24. 苟不珍:如果得不到珍视。 25. 生蒿莱:甘愿过着平凡的生活。蒿莱,杂草丛生的景象,这里代指普通人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王昭君的遭遇和命运。诗人通过对汉宫美人的描绘,表达了“物生美恶混,天意未易回”的思想,即事物的美好与丑陋是并存的,这是天命所定,无法轻易改变。而昭君虽然美丽却受到冷落,“一为丹青误,白雪成缁埃”,她被画工画得不够美,以至于失去了在皇宫中的地位。尽管如此,昭君并没有放弃,她勇敢地前往异域,结交了远方的友人,她的故事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话。诗人以兰茝作比,表达了昭君虽生不逢时,但仍能坚定信念,努力生活的精神。整首诗借古讽今,揭示出美丑善恶并存的道理,表达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王昭君》是北宋诗人韩维的一首和诗,创作于宋神宗时期(1067-1085年)。 韩维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韩亿曾任尚书令,家教甚严。韩维年轻时即以文才著称,与苏轼、黄庭坚等著名文人交好。他历任地方官吏,后入朝为侍郎、尚书等职。在王安石变法期间,韩维虽持异议,但因政治观点相近而成为王安石的亲信,得到重用。 北宋时期,外患频繁,边疆战事不断。王昭君作为汉朝的和亲公主,肩负着民族团结的重任,其事迹在民间广为传颂。韩维在诗中借用了王昭君的典故,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在这首《和王昭君》中,韩维通过对王昭君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家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他在诗中写道:“汉家旧典遗天骄,万里生灵被草茅。”这是对当时边疆局势的担忧,以及对朝廷和亲政策的反思。同时,他也通过王昭君的形象,传达了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与担当。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