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丞晏尚书西园晚秋怀寄 其二
众籁日萧萧,闲园气寂寥。
风萍难覆水,霜叶易辞条。
噪鹊繁声合,寒蝉旧吹飘。
试寻篱下菊,邻酒浊盈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显得有些喧闹,宁静的院子气氛寂静。风吹过水面上的浮萍却无法将它遮盖,霜叶在寒意中容易脱落。嘈杂的喜鹊不断地叫着,寒蝉也仍在低声鸣叫。试着去篱笆下寻找菊花吧,邻居家的浊酒已经装满了酒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和:古代文人依曲调填写新的歌词叫“和”。
2. 中丞:官职名,主管司法监察等事务。
3. 晏尚书:指晏殊,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4. 西园:这里指晏尚书的花园。
5. 晚秋:秋天的晚期。
6. 众籁:各种声音。
7. 日萧萧:形容声音一天天变少。
8. 闲园:安静的花园。
9. 气寂寥:气氛寂静冷清。
10. 风萍:比喻没有根基的生活。
11. 难覆水:难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12. 霜叶易辞条:被霜打过的叶子容易离开树枝。
13. 噪鹊:嘈杂的喜鹊叫声。
14. 繁声合:众多的声音混杂在一起。
15. 寒蝉:天冷时蝉的叫声。
16. 旧吹飘:以前听到的风吹的声音。
17. 篱下菊:篱笆旁的菊花。
18. 邻酒浊盈瓢:邻居家的浊酒装满一瓢。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日景象的古诗。首联通过“众籁日萧萧”和“闲园气寂寥”的形象描绘,展现出深秋时节的寂静与萧条。颔联中的“风萍难覆水”和“霜叶易辞条”则进一步刻画了秋天景物特点:水面上的浮萍难以覆盖水波,树上的叶子也因寒冷而纷纷落下。颈联中的“噪鹊繁声合”和“寒蝉旧吹飘”则是通过对动物活动的观察,表现了秋天的喧闹与宁静。尾联以“试寻篱下菊,邻酒浊盈瓢”作结,寓意着在寻找菊花的同时,也可以品尝邻家的美酒,体现出作者在面对秋天时所持有的豁达态度。整首诗在描写秋天景象的基础上,融入了个人的感受和思考,使诗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中丞晏尚书西园晚秋怀寄 其二》是宋代诗人宋庠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具体时间大约在公元980年前后。在那个时候,北宋的文人墨客们崇尚自然、抒情言志,他们以诗歌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和感悟。
宋庠生活在北宋初期,他曾担任过尚书、中丞等官职,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政治家、文学家。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宋庠正担任着中丞一职,与晏尚书共事。他们一起在西园赏秋,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同时也对人生和时代有着深刻的思考。
在北宋初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开始关注精神层面的追求。宋庠和晏尚书等人都是那个时代的杰出代表,他们在政治、文学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去完善